|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三千银杏树 创森当尖兵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三千银杏树 创森当尖兵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2/7 6:59:4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舜耕山风景区主入口2014新春拾零

      冬去春来,舜耕山风景区喜添一片银杏林。这是淮南人迈入2014年收到的一个大大的生态“红包”。

      三千银杏树,占地面积约119亩,是多大一片林子啊?未见其面,先闻其名。只记得2013年秋季义务植树活动在此拉开序幕,只听说这是淮南两会代表、委员视察的重点项目,又惊奇这是目前全省最大的银杏林。

      “那个气势,到了现场你就知道了!”市园林管理局生产管理科的孟峰工程师一再对记者说。

       背倚葱茏的舜耕山南麓,直指山南新区,三千银杏树安家于南纬一路边,齐刷刷地种成一排排,高大挺拔,连片成林,堪称一绝。无法忘记舜耕山风景区主入口前的第一眼感受,经十四路两侧的非凡之景,确实震撼人心。

      选择时机真巧,本报记者采访的1月27日,正赶上银杏林收官之战——最后十来棵银杏树,加盟这一新的园林。

      有幸成为舜耕山银杏林的新伙伴,实际上其规格近乎苛刻:实生银杏的米径,即树木距地面一米处的直径基本上要达到30厘米。高约9至11米。生长期呢,长约二三十年。

      号称“公孙树”的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果要20多年,40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正因为需求量如此大而标准又高,三千棵银杏树来自全国好多地方,比如说山东、安徽、河南、江苏。最后一车进场落户的5棵树,更是来自较为遥远的广西。

      挖穴、卸载、栽树、培土、浇水、搭支架、绑草绳……植树工地,一片繁忙的景象。这边忙乎植树的,有3台吊车、两台挖掘机,那边依序浇水的,有两台水车。“整个工程到今天就收尾了,与高峰期比,施工机械、人员现在少多了”,负责工程施工的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张锐告诉记者,该工程于2013年11月18日开工,下一步就要进入树木三年养护期。

      驻足细看,专业化植树就是不一样。栽植方式采用对称阵列式,栽植密度为株行距4米×4米。据介绍,4米的间距严格按照规划技术规范实施,是针对银杏树生长周期慢的特性而设置,以便在短时间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下层还要铺常绿草坪,整体形成一个高低错落,色彩鲜明的生态植物群落。林间还早早留有3米宽的游人过道。

      穿行在林间,记者留意到:每株树都挂着一个小牌子,以英文字母和数字编号,上面注明产地等相关信息。噢,相当于这些树都有“身份证”啊!

      希望之园,跃马迎春。据了解,银杏树每生长一厘米,将带来百分之十以上的价格增值。她,乘着淮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东风迅速崛起,将是全省境内淮南特有的、最大的以银杏为主题的生态园林景观。现场的园林专家由衷赞叹,这样的银杏园林规模,即使在全国也同样罕见。

      一马当先的三千银杏树,仅仅是创森的尖兵。过了一年半的恢复期,舜耕山南麓将演绎从葱绿转金黄的一幕幕绚烂之景。这个舜耕山的大景观,将成为游客的首选地和新郎新娘拍婚纱照的必选地。

      穿行在林间,记者希冀拾一片黄黄的银杏叶,记录美好的一切。满地而又挨树寻找,却没见到一片黄叶。但记者坚信,今年深秋再来此地,必有金色的收获。

(记者 胡金陵)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