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纪略
在今天的淮南市,城市管理不再是城管一家单位的事情了。我市7个县区政府、3个管委会、40个市直有关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等50家单位,已经积极地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当中来。把这些城市管理资源整合到一起的平台,就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由于这套系统的成功运行,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实现了从“独角戏”到“交响乐”的转变。
所谓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指建立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利用地理信息、卫星定位和网络通信等信息化手段,采用事部件管理和网格化管理的方法,将日常发生的城市管理问题通过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置、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综合评价等7个环节进行及时处置的闭环运行的管理模式。
我市建立的数字城管系统覆盖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山南新区约120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并划分为120个责任网格,普查建库的城市部件为5大类122种223520件、事件6大类86种;建设视频监控探头200个,为城管执法车辆和环卫作业车辆安装GPS系统106个;引入了专业的信息采集公司,建立了信息采集员队伍,配备城管通信息采集器。
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视频监控、信息员采集、群众投诉举报、政府热线批转、领导批示、媒体曝光等途径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按事、部件信息编码纳入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在得到信息后进行甄别、立案,根据工作责任立即派遣至各区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或相关专业部门进行处理;各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处理完毕后,向市级监督指挥中心报告处理结果;市级监督指挥中心派信息采集员进行现场核查并获取办理结果,同时依据办理情况生成绩效评估数据,建立了城市管理问题从“发现、处置、反馈、评价”的闭环运行工作流程。
通过数字城管系统,我市将7个县区政府、3个管委会、40个市直有关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等50家单位作为一级责任部门进行案件派遣、督办、考核,将区直部门、相关街道、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的下属单位等117个单位作为二级责任部门参与城市管理。每天,各县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将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派遣的任务通过本单位数字城管指挥平台分解到乡镇、街道、社区和市直二级部门进行处置落实、限期整改、按时回复,使许多“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城市管理问题能够及时解决,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在整治安成镇十字路口的行动中,通过现场勘察、调研制定安成铺十字路口周边环境整治方案,数字城管系统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依据部门、企事业单位职责,将市容环境卫生、规范道路交通秩序、迁移摊群点、捆扎空中线缆、改善市政设施、拆除沿路违法建设等工作任务分解到田家庵区、市公安局、市交通局、淮化集团、中北巴士公司、淮南电信、淮南移动、淮南联通和市有线电视台等10余家单位。建立联系、协调、督办、调度制度,安排专人每天到整治现场进行督办,每日下午6时前编发《整治专报》,将整治进展情况上报市领导和各责任部门,现场协调辖区政府、责任部门和企业等多家单位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召开调度会通报整治进展情况,推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彻底改变了安成铺十字路口周边交通拥堵和市容环境脏乱差现象,达到“整洁、畅通”的目标。田家庵区政府清除了安成铺十字路口周边各类垃圾、杂物约1500吨,清理各类破损门头招牌240 处,增设沿淮潘路垃圾桶50只,拆除了安成铺十字路口周边违法建设约12000平方米,启动了安成次中心建设和兰亭小区夜市大排档项目。市公安局在安成铺路口至安成建材大市场路口设置了中央隔离护栏,新装了交通信号灯及电子警察,增设了禁止调头标志,设置了临时路侧隔离护栏,实行右进右出的交通方式。市交通局对十涧湖路、舜耕西路道路两侧实施简易硬化;安排田家庵区交通局会同交警、城管等部门,依法打击从事非法营运的黑车、正三轮载客机动车等营运车辆,清理乱停放的出租车,将523路客运停靠点向北迁移150米。市建委将国庆西路、泉山路、淮潘路主干道两侧实施了简易硬化。淮化集团配合田家庵区政府将泉山路摊点群引入淮化生活区,粉刷了泉山路(淮化生活区段)沿路两侧居民楼外墙体,周边环境得到彻底改善。数字化城管平台在整治工作中信息的收集、反馈、环境监控等为顺利推进整治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者 张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