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凤台县顾桥镇黄湾村青年民兵王长好
王长好,凤台县顾桥镇黄湾村的一个养牛“状元”,为了处理养牛产生的牛粪问题,被“逼”无奈之下,尝试用牛粪作肥料种植蔬菜,又成了当地的蔬菜种植大户。近日,听说王长好利用牛粪种植的80亩蔬菜正欲上市,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在王长好大棚蔬菜基地里,记者看到,100多个钢架式的蔬菜大棚里,绿油油的莴笋、芹菜等不同品种的蔬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其中有40多个大棚的蔬菜即将上市。看着自己的辛劳成果,王长好说:“我这种植蔬菜,都是被牛粪‘逼’出来的。”坐在田埂,王长好娓娓道来。
原来,2009年以前,王长好还是个做建材生意的生意人,经过多年的打拼,有了一定的积蓄。当他看到近年来养殖黄牛生意市场看好,于是,他利用多年做建材生意积累的资金,购买4头小黄牛犊进行试养,经过养牛专家的技术指导和细心喂养,6个月后,这4头小黄牛出售时,共获利2万元。初养黄牛,王长好就尝到了甜头,于2009年1月,王长好果断地从东北一下子购买了40头品种黄牛——西门塔尔牛进行喂养,慢慢地发展,到了第二年由40头发展到80头。2010年出售40头,获得纯利润10万多元。2011年,当王长好看到养殖母牛产小牛虽然能获得可观的利润,但去掉饲料和人工,收入还是不太理想。又经过一番外地考察和论证后,他挖掘出不少养牛经验来,他把那两年养的40头母牛全部卖掉,利用手中的钱,赴东北再购回100只小牛犊进行喂养,一年下来,小牛犊顺利出栏,每头净赚达到5000元左右。一路走来,王长好的养牛事业蒸蒸日上。
正当王长好养牛事业顺利发展时候,烦心事也伴随而来:近百头牛的牛粪该怎么处理,让王长好烦心不已,在他的黄牛养殖基地旁,各个路边都堆满了牛粪,冬天还好说,但到了夏季,臭气熏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乡亲们可不答应。
针对这一情况,王长好曾多次动员群众,希望他们把牛粪拉到田里做肥料,自己不要钱,可群众怎么说也不愿意,因为怕累怕脏。
为了让牛粪不再在路边堆放,没办法,王长好租来一部挖掘机,挖了一个大粪坑,把近几年养牛的牛粪全部运送到粪坑中,但到了去年,粪坑的牛粪已堆满,这下,王长好又犯了愁,寻找新的处理途径迫在眉睫。
正当苦寻无果之时,一位好朋友告诉他一个好消息,让王长好顿觉豁然开朗。朋友建议他从群众二轮承包流转土地建蔬菜大棚,一来能解决牛粪的综合利用,二来利用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比养殖黄牛收入大,无风险。朋友的提醒,使王长好真是“柳暗花明又逢春”!
2013年7月,王长好把存栏的100头黄牛全部卖掉后,当年10月份,秋收刚结束,他从群众土地流转中承包近80亩土地,投资近80万元购买钢棚大架,随后,他雇佣20多名劳力把堆积如山的牛粪一车车拉到地里,用手扶拖拉机几次翻耕后,搭上钢棚架,蒙上塑料薄膜后,成了一排排整齐的塑料大棚。
大棚建好,王长好又从县里请来一名技师,帮助他栽种多种反季节蔬菜,在100多个塑料钢架大棚中,他利用60个大棚栽植芹菜、莴笋等蔬菜,经过2个月的精心管理,其中有45个大棚里的芹菜、莴笋即将上市出售。
“若不是实在没有处理牛粪的好办法,我也不会走上种植反季节蔬菜的路子,这是被‘逼’出来的。当然,最应该感谢的,还是我的那位好朋友,是他的指点,让我通过种植蔬菜解决了牛粪大问题,也找到了新的致富路。”王长好很是感慨地说。
(通讯员 王玉进 记者 李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