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规划引导。一是制订高产农田建设规划。通过编制全市旱涝保收高产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建设重点、建设标准、区域布局,促进相关投资向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集中。二是制订耕地培肥改良建设规划。明确培肥改良主要技术模式,实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培肥改良并举,充分发挥耕地质量建设的综合功能和整体效益。三是制订耕地质量监测预警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省、市、县(区)三级耕地质量管理信息平台,明确功能定位、建设重点和服务方向,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提供实时数据资料。
2、强化科技应用。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全市标准化农田建设。改变过去施肥品种单一的做法,向有机肥料、包膜尿素、长效碳铵、磷铵、硫酸钾、配方肥、BB肥、多元素叶面肥,硅、硫、镁、硒肥等新型肥料转变。
3、强化监管手段。一是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开展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为耕地质量监管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加强质量检测与标准体系建设。三是加强耕地地力评价和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