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区“三线四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亮点扫描
全市“三线四边”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八公山区以创建宜居、利居、乐居新环境为目标,全民动员,多措并举、重拳出击,不断攻坚克难,铲平了一座又一座的“垃圾山”,清除了一个又一个违法建筑,打击了一起又一起非法行为,以科学、实干的精神,打响了一场从“低起点”到“大跨越”的攻坚仗。
全民动员 打响“净化”战役
在八公山风景区附近,一群“小红帽”正手拿垃圾夹和垃圾袋,沿道路两侧,对地面上的烟蒂、果皮、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杂物进行地毯式捡拾,成为八公山上又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走近一看,是一群头戴志愿者红帽、臂戴志愿者袖章的青少年,“我们今天组织团员志愿者来景区清理垃圾,就是以行动支持环境整治工作,号召大家净化家园、共建文明。”带队的区团委工作人员一边捡拾垃圾一边跟我们谈话。
1月7日,八公山区城管执法局联合山王镇政府,出动几十名工作人员,并动用一台环卫铲车,冒雨对二通道山王段沿线非法占用土地种菜、围藩篱和占道堆放建筑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仅仅两个小时,我们就清理非法占用土地10000多平方米,清除建筑垃圾30吨。”市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黄猛介绍说。
上下一心,全民动员,全民参战。在“三线四边”整治工作中,八公山区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调度,部门协调配合,干群勇于作为。该区绘制出 “三线四边”环境综合整治区域图,落实“三线四边”线长、边长责任制,并建立《八公山区“三线四边”环境整治台账》,对照责任地段,实行挂图作战,细化、量化每天、每周、每月工作任务,确保工作收到实效。“全区注册的志愿者有1万多名,包括环保、城管、青年志愿者等十多支队伍。”该区相关部门同志说,“我们在‘三线四边’整治工作中注重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进而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重拳出击 拆除“硬骨头”
1月9日,在淮凤路沿线的一座大约长18米、高6米的大型酒类商业广告牌前,一辆高达几米的吊车停靠在旁边,数名工作人员在广告牌底部不断作业,数小时后,“起!”随着广告牌所有人的一声吆喝,这座大型广告的钢架缓缓落地。
“这座广告牌没有经市规委会审批,属于违规设置,而且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区城管执法局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多次上门做工作才使广告牌所有人同意拆除,并租赁设备进行了自拆。
八公山区明确规定对铁路沿线两侧100米,省道及城区连接通道沿线两侧150米的大型户外广告牌进行集中整治,并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列定拆除计划。“我们计划到本月底前,拆除占用城市游园绿地、公路沿线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4块大型广告牌,其他楼顶、墙体广告同步进行拆除。”
重拳出击,敢于打硬仗。去年12月份,按照区里制定的“三线四边”周整治工作计划,八公山区开展了整治行动16次,取缔占道摊点500余处,清理店外经营400多处,拆除乱悬乱挂200余处,查处破道施工3处,取缔落地招牌42处,清理“三乱”小广告700多处,整顿骑路市场2处。
剑指“顽疾” 重现碧水蓝天
剑指“非煤矿山”,全部拆除,生态修复。
该区实行乡镇、街道划片包干、属地管理,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同时采取上门劝拆、助拆和逾期强拆等方式,将全区范围内的14处石灰窑、26处石料加工企业全部拆除。为了防止出现“闭而不停”、“死灰复燃”的现象,该区还建立区、镇、村三级24小时巡查机制,在重要山头和交通要道指派专人进行巡查和看守,持续保持对非法采矿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与此同时,启动了生态修复规划,计划对关闭的采石塘口和石料加工区进行土地、植被平整和生态修复,积极打造绿色八公山、生态八公山。
剑指“违法建筑”,刚柔并济,铲除“毒瘤”。
八公山风景区入口附近的山王镇丁山村原来是城中村,有很多违章建筑,杂乱不堪,“三线四边”整治开始后,区政府发给每位村民一封信,并由副区长亲自带队分片包干,入户宣传,获得群众的认同。2013年12月丁山村征迁拆违107处,现在全村涉及的100余户拆除工作已基本完成。此外,自去年12月份以来,该区开展的违法建设拆除行动有30多次,拆除面积达38000多平方米。
剑指“违法采砂”,严厉打击,清理取缔。
该区经摸底发现堆砂场10处,已整治钱湖、淮滨、孔集3处堆砂场,停止其余7处非法堆砂场卸砂、运砂,计划于1月底前取缔所有非法堆砂场。
(记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