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科技创新催生“新速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科技创新催生“新速度”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1/13 7:08:0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国投新集公司快速自动化掘进作业线建设纪略

      先进的单轨吊运输系统为迎头输送物资材料,双臂凿岩台车与侧载装岩机在迎头紧张施工,德国OLKO公司的自动化物料输送系统,正在进行壁后物料充填作业……

      这是笔者在国投新集(601918)口孜东矿井下西翼轨道大巷见到的场景。

      口孜东矿是国投新集公司三次创业建设的首对矿井,被誉为国内首对大型“智能化矿井”,代表了国投新集公司及至国内煤矿的发展方向。该公司积极将国内外先进的装备应用于矿井建设与发展,从采掘一线到洗选辅助系统,着力把口孜东矿打造成同等条件下煤炭行业自动化、信息化建设的标杆。公司从生产一线抓起,提出“安全、集优、精益、超越”的管理理念,着力在口孜东矿打造公司样板化快速掘进线,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自动化掘进作业线。

      高速高效降成本

     “在炮掘施工中,像33.9m2的超大断面(标准断面为15m2),普通掘进一般需要8部风锤以及12名工人,用6个小时才能完成全茬炮眼。而现在使用双臂凿岩台车,只需两名台车司机仅用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自动化的装备,降低了劳动强度,促进了工效的提升,人员比普通掘进队减少了三分之一,减少了人工成本。”在西翼施工的综掘六队队长朱家顺说。“由于使用先进设备,迎头五米范围内无人施工,提升了安全系数,真正做到了高速高效。”

      装备集优提效率

      双臂凿岩台车与侧载装岩机的配合使用,大大提升了掘进效率。配合德国GTA掘进自动化支护平台及德国OLKO公司应用成熟的全自动化物料输送系统,在地面设置物料配比搅拌站,以压风空气和自身的重量为动力通过管道输送井下的中转站,再以科学配比的混合料,利用输料系统直接送到掘进迎头进行壁后充填。在提高输送系统效率的同时,减轻了地面、井下轨道运输及副井提升的运输压力,减少运输事故的发生率,增加了支护强度,优化了迎头的施工环境,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大断面巷道一次性支护到位,提高了支护效率。采用单轨吊为掘进工作面配送物资,提高了运输效率。谈到快速掘进线,该矿掘进副矿长汪向明坦言:“在西翼轨道大巷,集中了公司及至国内最先进的掘进设备,采用了最先进的施工工艺,在33.9m2的超大断面、复杂地质条件以及支护难度大的情况下,成功实现月平均单进80米(折合标准断面180.8米)的好成绩,相对于普通炮掘标准断面月进尺60米的水平,掘进效率提升了3倍。在2011年7月,该掘进线还创下了月单进126.5米,折合标准断面285.8米的最高纪录”。

      精益管理显成效

      为加强快速掘进线的建设,公司创新思路,将先进设备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负责实施快速掘进作业线的口孜东矿综掘六队在具体工作中,实施责任包机管理,落实每台设备的责任人,制定详细而规范的设备性能说明与责任书,建立完善“导师带徒”激励机制,引导每位职工扎实学习技术、精心维护设备,精益求精强技能。此外,该队开展“人人都是班组长”轮值活动,通过选拔生产骨干轮流担任班组长,积极参与班组管理并不断建言献策,大大提升了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职工团结合作精神,在快速掘进线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赶超跨越再提速

      创新是快速掘进线源源不断的动力,按照建设矿区样板化与全国一流快速掘进线的目标,国投新集公司口孜东矿站在了赶超跨越的前沿。目前,该矿在掘进作业线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深挖内潜、通过不断实践与摸索,大力推进掘锚注一体化作业,通过制定长期规划建设目标,不断将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建设向一线延伸,同时加快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精心维护设备,为赶超跨越宏伟的目标注入了崭新活力。“一旦实现了掘锚注一体化作业,预计单进水平将从80米(标准断面180.8米),提高到100米(标准断面226米)以上,施工人员也将减少到70人以下”。朱家顺信心满满说到。

      快速掘进作业的建设大大提升了掘进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优化了作业环境,催生了新集新的速度,引领了行业发展。目前,国投新集公司已确立并实施了“立足煤炭,发展电力,延伸煤制气”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公司将坚持走自动化和信息化之路,实现“两化”融合,全面打造新集矿区自动化管理新模式,打造智能化矿山基地,建设业内自动化、信息化的标杆。

(通讯员 刘德晶 记者 鲁 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