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连绵别嫌烦,出门记得带把伞。从周二开始,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缠绵不休。其实,这场雨来的恰到好处,大一点,嫌冷,小一点,又不能有效改善前段时间较为干燥的空气质量。
今年十月,老天爷“惜雨如金”,持续秋晴,人们在享受温煦的秋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扰人的“秋燥”带来的烦恼,皮肤发痒、紧绷,口干舌燥,很不舒服。今年入秋以后,我市雨水稀少,蒸发加快,空气湿度跌得可谓是毫无“节操”。据市气象台提供的数据显示,十月份,我市空气历史平均相对湿度是70﹪,而上一周,我市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只有52﹪,“秋燥”非常明显。
好在这场秋雨来得及时。这是一场小雨,雨量不大,截至昨日,市区降水量为6.4毫米,凤台5.3毫米,潘集7.7毫米。但是这场雨带来了湿润,这一周我市空气的平均相对湿度上升到66﹪,而60%~70%的湿度条件,是人体感到较为舒适的。随着阴雨天的到来,或多或少令干燥的天气缓解些许。
再回头说说这场雨。无疑,这是一场好雨。
一说到好雨,很多人都将这个标签贴到了“春雨”的身上。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各种好词汇都用来描绘春雨,最经典的当属杜甫的那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其实,每个季节的雨都有好坏之分。就算是夏天那种“暴烈”的雨,至少可以“消暑”。秋雨的好处,就更多了。在北方冬麦 ,叫“喜降甘霖”;在遭受雾霾困扰的中东部,叫“秋雨洗尘”;在南方,也能带来“雨后静秋”的美景。
当然,秋天的雨是凉的。也因为此,秋雨会莫名其妙带给人凄凉感。这一点,林黛玉的那首《秋窗风雨夕》表现得最到位。“秋华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这首二十句的诗,竟用了十五个“秋”字,着力渲染了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不过,那是林妹妹眼里的秋意,你眼中的秋雨或许还是热烈的呢。
还需值得一提的是,这场雨还得再下两天,到周六渐止。还有,这场雨不是冷空气造成的,而是由暖湿气流带来,因此,这场雨对温度的影响有限,这段时间的气温相对稳定,波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