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她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1岁的她被评为省十佳社会体育指导员;61岁的她义务指导群众参加秧歌等体育运动达几千人……扭起大秧歌 为霞尚满天
8月31日,在八公山区老年大学排练场内,一群年轻人正在跳着健身秧歌,绸布扇子随着队形的变换上下舞动,动感十足。指导这群年轻人跳舞的正是前不久被评为安徽省十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61岁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王晓兰,多年来,她义务指导群众参加诸如太极、秧歌等体育运动达几千人。
欢快的秧歌舞起来
8月31日下午4点左右,记者找到王晓兰时,她正在指导八公山镇的一群年轻人跳秧歌,这是为即将举行的八公山镇秧歌节排练的一个舞蹈。王晓兰一边给大学说着要领,一边还不时的做着示范,看她的身段和模样,很难让人把她和61岁联系起来,现场气氛很热烈,这群大多在20多岁的年轻人在王晓兰的带动下,跳得有模有样。在年轻人排练结束后,一群中年人进场排练,这些人都是王晓兰的铁杆粉丝,她们在一起组成的秧歌队多次在省市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王晓兰告诉记者,她们要排练的秧歌将在淮南市第七届运动会开幕式上做展示。记者观察了一下,这是清一色的中年娘子军。可能是熟练的缘故,她们扭起的秧歌姿态更优美,更欢快。一曲《春满江淮》后接着是王晓兰自编的《欢聚一堂》,看那神态,那动作,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充满活力的青春气息,让人看到一种积极向上、享受美好生活的精神状态。实际上,她们中有的已经60岁了,多数也在50岁上下,是欢快的秧歌给了她们青春的活力,她们是如何喜欢上跳秧歌,又如何集中在一起的呢?这就不得不说一说王晓兰了。
要健身 带着大家来跳舞
跳舞是王晓兰从小就培养出来的兴趣。上个世纪60年代初,她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参加了学校的宣传队,至今她仍然记得,是一个姓许的老师让她喜欢上了跳舞。后来她还加入了学校的红艺班,参加文艺活动成为她的最爱。1989年,为了治疗自己的颈椎病,她开始学打木兰拳和太极拳并遍访名师,在后来的木兰拳和太极拳比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在学拳的过程中,个性开朗的王晓兰逐渐认识到要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健身活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她开始在晨练的过程中带领大家练太极拳,常常跟随她练拳的有好几百人,很多人慕名邀请她去指导,她也不厌其烦。在此期间,她获得了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2000年,在普及健身秧歌的背景下,王晓兰在被淮南市体育局推荐学习了健身秧歌。在不断的普及中,无论是在八公山区或田家庵区抑或谢家集区,追随王晓兰学习健身秧歌的人络绎不绝。经她指导的群众达到几千人,大家在秧歌中扭出了欢乐。今年8月份,经过层层评选,王晓兰被评为安徽省十佳社会体育指导员。
扭秧歌 舞出美好新生活
许多人追随王晓兰学习健身秧歌已经十余年,今年42岁的李秀梅是谢家集区蔡岗村人,她还记得正是10多年前王晓兰到他们村普及健身秧歌时,她一下子就被王晓兰的健身秧歌给吸引住了,从那时起,她就跟随王晓兰学习健身秧歌了,学了不下几十套。李秀梅告诉记者,经常扭秧歌让她收益很多,同事们都说自己无论是走路还是工作,都显得那么有活力。而60多岁的王秀珍跳秧歌也已经有6年了,一周练三次,原来的腰椎间盘突出也有了很大的好转,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积极、更向上了。还有一位51岁的学员,在没有扭秧歌之前,喜欢打麻将,是王晓兰的健身秧歌把她从麻将桌旁拉了出来,现在她只要不扭秧歌就浑身不自在……她们这些常年在王晓兰指导下扭秧歌的学员还组成了一个团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和比赛,大家的生活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王晓兰告诉记者,看到大家通过扭秧歌健身而感受到美、变得自信,她觉得很满足。作为一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她想把健身秧歌推广到更大的人群,让健身理念更深入人心。
图:王晓兰向大家示范秧歌动作。
(记者 陆士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