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暑中音乐好作伴 陶笛声声奏清凉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暑中音乐好作伴 陶笛声声奏清凉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8/20 7:34: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水库边凉风习习,笛声欢奏清凉曲。8月17日,记者被高温炙烤,遍寻纳凉避暑的好去处。在老龙眼水库凉亭见到一群音乐爱好者拿着形似潜水艇一样的小乐器,吹奏低沉、温婉、悠扬的乐曲,记者心头的燥热顿时一扫而去,驻足围观。

      爱好者手中的乐器引起记者的好奇,记者还是第一次见到。正在教授演奏技巧的王治忠老师告诉记者这是陶笛,是一种源自意大利、和中国古代乐器埙原理一样的乐器,所以又被人称为“洋埙”。区别就是陶笛有独立吹口,古埙没有,共同点都是用陶土烧制的吹管乐器,演奏技法相同。

      教授陶笛的王治忠老师,今年60岁,是中国陶笛艺术委员会委员,原青少年器乐考级评委、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小学音乐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淮南有陶笛演奏爱好者20多人,不定期在龙湖景区、老龙眼水库凉亭、泉山南苑小区举行教授活动。

      王老师介绍淮南陶笛爱好者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17岁,有退休人员,学校老师,中学学生。在北京,上海等地陶笛发烧友组成社团下社区、进校园、入农村,公开进行演出和推广,而且陶笛也成为国家音乐考级乐器项目。

      记者拿起陶笛仔细观察,陶笛大小有15厘米,重量很轻,方便携带,很轻松的放入女士的挎包,学生的书包,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演奏。

      看到记者听得入迷,兴趣很大,王老师召集学员进行了独奏、合奏演练。王老师独奏了《苏武牧羊》,曲声如泣如诉,豪放与悲凉兼容,带来古风古韵的享受。所有学员共同演奏了《欢乐颂》,欢快奔放热烈,张扬生命的热力和美好。更让人大开眼界的是,陶笛居然和小提琴、笛子等乐器无缝衔接,可以演奏很通俗的曲目,大家即兴演奏了《大长今》,两位女爱好者合着旋律,跳起了朝鲜族舞蹈,引来更多的纳凉市民观看,鼓掌叫好。

     上午9时40分,陶笛爱好者纷纷散去。王老师拉着小推车也准备离去,小推车里装着教材、乐谱、三脚架和教学笔记。古人说心静自然凉,在避暑中有音乐作伴,心境也得到了净化、提升。

      图:陶笛爱好者在演奏乐曲(左一王治忠老师)。

(记者 王玲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