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新华社:从“怕瓦斯”“治瓦斯”到“用瓦斯”——安徽淮南矿业集团开启瓦斯治理产业化新路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新华社:从“怕瓦斯”“治瓦斯”到“用瓦斯”——安徽淮南矿业集团开启瓦斯治理产业化新路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7/1 16:22:4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新华网合肥6月30日电(记者马姝瑞)一个百年老矿,在与瓦斯的“战斗”中占据了技术的高地,取得了一系列治理、利用成果,“安全系数”有了质的飞跃。记者在安徽淮南矿业集团采访时了解到,该公司还在瓦斯治理的基础上,开拓出一条技术服务产业化、资本化的新路,2012年技术服务产业化已实现营业收入破亿元。

  开采历经百年,淮南煤矿至今采出煤量仍不足储量的十分之一,主要“瓶颈”就是瓦斯、水、火、地温、地压等灾害带来的威胁,其中尤以瓦斯为甚。技术不过关,不仅有煤采不出,更影响了开采安全。据统计,1980年至1997年,淮南矿共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17起,死亡392人,人人“谈瓦斯色变”。

  面对瓦斯治理之“难”,淮南矿业集团下定决心走“安全治本之路”。2002年以来,累计投入150多亿元用于瓦斯治理,引进专业人才4000多人,并把瓦斯治理的理念、技术、管理、投入、培训等进行集成,追求“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装备、一流的队伍、一流的作风”。截至2012年底,已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10项,发明专利33项。

  “瓦斯等煤矿灾害治理"疏导论"”“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煤与瓦斯共采理论”“无煤柱快速留巷Y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理论”,这些看似拗口的理论成果为瓦斯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上“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井巷安全快速揭煤技术”等关键技术,为复杂地质条件下高瓦斯、突出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探索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技术方法和技术路径。

  技术有了,安全有了,企业成了瓦斯治理行业的“良医”。然而,怎么才能让“良医”服务更多有安全生产需要的企业,做到辐射全行业?特别是在技术服务、技术转移是我国技术创新链条当中最薄弱的一环,煤炭行业尤甚的背景下,由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在煤炭行业还没有先例。

  面对这些课题,在没有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淮南矿业集团开始了艰苦的技术服务、技术输出、技术资本化探索。

  2007年到2008年,淮南矿业集团先后在安徽皖北卧龙湖煤矿、山西石泉和上良煤矿等,开展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和打钻等技术服务。2009年开展驻点技术服务,一步步从以前单纯输出技术,走到综合输出技术、管理、文化,在技术服务市场站稳了脚跟。

  2012年,集团技术服务产业化更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营业收入1.1亿元,利润1520万元。同时,以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平台,与新疆优派能源发展集团签订合作协议,首个项目技术入股比例12%,揭开了以技术做资本,推动技术服务资本化的新篇章。

  记者了解到,今年,淮南矿业集团将继续把技术服务内容升级作为重点,从开采程序、开拓布局、开采工艺等设计源头入手,制定被服务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方案,进一步增强合作方满意度,延长项目周期,加快技术服务由商品化、产业化,上升到资本化的步伐。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