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价调基金扶持5家企业

亚鹏盛农生态育苗基地里即将成熟的西瓜。
小小“菜篮子”,涉及千家万户的饭桌子。小小“菜篮子”,装着农民的收入,承担着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希望,也担当着食品安全的重任。淮南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第一次将“美好乡村”建设项目纳入进来。“美好乡村”建设首批中心村有五家通过申报、评审,并受到价格调节基金项目的扶持共计200万元。
记者连续几日跟随价调基金项目专家评审小组,前往五家“美好乡村”建设项目扶持企业。
生态园里瓜果香
在永泰农业生态园,蔬菜大棚连绵数百米。走进大棚,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绿油油、鲜嫩嫩的各式蔬菜长势旺盛。杭椒1号、水果黄瓜、五彩番茄、甜美人西瓜、碧玉甜瓜等十几个名优品种在生态园随处可见,园内农民正在汗流浃背地辛勤劳作着。
与一般的农业大棚不同,永泰农业生态园推广使用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现代生产设施,占地面积1100多亩,其中瓜果蔬菜种植面积500亩左右,包括日光温室占地60亩,钢架大棚占地200亩,露地蔬菜占地240多亩,年产各种瓜果蔬菜500万斤左右,年产值460万元左右。2013年,生态园将在价调基金的扶持下,建设一座生物发酵有机肥场,不仅能处理农作物秸秆、麦糠和动物粪便,净化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改良土地,提高瓜果蔬菜的品质,促进农民增收,可谓一举多得。
“乳花”经济正绽放
眼下,被奶农称为“提款机”的乳业,越来越被看好。养牛,正成为一项热门产业。乳业是横跨一、二、三产业的特殊产业,产业链长且关联度高。发展乳业可以带动饲料生产、奶牛饲养、食品等多个行业,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记者随价调基金项目专家评审小组,来到淮南犇鑫牧场,一路上进入眼帘的是牛舍、奶站以及牧场工人灿烂的笑脸。淮南犇鑫牧场位于大通区九龙岗陈巷行政村,现有牛舍6栋,存栏奶牛640头。该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养殖户的经营方式,带动周边8个行政村200多个奶农发展奶牛养殖。经过数年的实践,牧场牛群不断更新,牧场计划新建标准化饲养舍及配套的牛运动场、牛料槽等,使存栏达到1000头,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采访结束后,记者不禁感叹,不久的将来,犇鑫的“乳花”经济,一定会竞相绽放,香飘万里。
小蘑菇做成大产业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铺洒在市级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潘集区高皇镇张岗村时,淮南市深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基地四处弥漫着阵阵菇香。
淮南市深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以其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热量的特点和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显著的食疗价值赢得广大市民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已发展社员300多名,先后获得“淮南市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和“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的荣誉称号。目前,合作社现有钢构食用菌厂房3000平方米、双门灭菌柜2个、日产10万袋菌包生产线一条、年产菌菇40吨左右、菌菇原种2万瓶。2013年,淮南市运用价调基金30万元扶持合作社完善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00平方米彩钢板净化生产车门、控湿灭菌柜1台等。项目建成后,将改变以往基地品种单一、季节不均衡供应的现状,年产食用菌可达1500吨,种植户年人均纯收入可增加15000元,带动周边约2000名农户。
打造特色精品农业
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淮南亚鹏盛农是以打造“特色精品农业”为目标的现代化生态农业育苗生产基地。走进亚鹏盛农,只见一栋栋钢架大棚林立,棚内瓜果飘香,农民正在高兴地采摘成熟的酥瓜。据了解,亚鹏盛农现有日光温室7栋7000平方米,主要育瓜果及高档蔬菜苗,是首批淮南市特色精品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引领农户致富。农田酥瓜产量可达每亩7000斤,纯收入达万元以上。
在打造特色精品农产品的同时,亚鹏盛农计划建设智能连栋温室5栋约3000平方米,包括钢结构、钢化玻璃、信息采集及智能控制系统。
基地种植“黄金蔬菜”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具有枝叶色红、芽苔粗壮、脆嫩多汁、香气浓郁等特点,是清明时节淮南人喜爱的时鲜,一两香椿可卖到三四元,香椿也因而有了“黄金蔬菜”的美誉。香椿生产基地位于市级美好乡村建设第一批中心村——八公山区妙山林场闪冲村,基地种植总规模400余亩,现有香椿种植户100余户,是当地主要的经济发展项目之一。村民告诉记者,香椿嫩芽可做各种菜肴,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目前,由于该基地种植区域分散,基础设施较落后,制约了发展后劲,2013年,基地在价调基金40万元的扶持下,重点完善基地内的生产道路、排灌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为特色的香椿生产基地,项目实施后,基地年新增产值可达12万元,辐射带动农户100余户。
(记者 罗静 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