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6人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其中2人参选省公益之星
献血是一种帮助他人的快乐
从有偿献血到无偿献血,短短的10年间涌现出许多献血英雄,他们用捐献的涓涓热血谱写着动人的诗篇。近日,淮南中心血站传来好消息,今年淮南共有6名无偿献血者获得2010年——2011年度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金奖,这也是获得的个人荣誉最高奖,此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其中杨维国和浦喜庆还参选了今年安徽省无偿献血公益之星。5月4日,记者采访了这两位公益之星。
杨维国: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1978年出生的杨维国现做销售工作,从2002年1月4日第一次献血至今,共计献血34次,献血总量11400毫升。其中血小板捐献为15次24个治疗量,是我市目前捐献血小板最多的人。
35岁的杨维国总是面带微笑,说话间语气柔和,不急不慢,用他的话来说,自己现在不争不抢的性格可能和献血有一些关系。据杨维国称,他献血纯粹是当时一起打工的服务员小妹“忽悠”去的,学医的小妹告诉他献血的好处,时间一长,他在小妹的陪同下来到当时建在妇幼保健院旁的淮南中心血站,小小的两扇门,黑漆漆的屋子,让杨维国有些失望,但他还是卷起袖管,献出了自己的血液。随后的日子,杨维国每半年就会献一次血。
“这么多年献血,觉得自己特别健康,身体里的血液不用也是要代谢掉,还不如用来救人。”杨维国说。2007年,血站工作人员告诉杨维国可以献血小板,而且捐献血小板间隔很短。一般2-3个星期可以再捐。于是,杨维国又加入到捐献血小板的队伍中去。“到现在我献血有11400毫升,血小板捐献为15次24个治疗量,哪怕只有一半的血被使用,那也至少有7个人身上流着我的血,那是一种帮助。”因为这种助人为乐的思想,杨维国还发动周围的人献血。是什么让杨维国在献血的路上一直坚持走下去?杨维国说“捐血就是救人,哪怕只是200CC,那也是一种救助。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这种行动的话,那就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浦喜庆:献血救人是社会责任
1969年出生的浦喜庆是一名普通的司机。1999年6月26日第一次参加献血,共计献血31次,献血总量9000毫升。其中血小板捐献为5次6个治疗量。
浦喜庆说自己献血缘于一场车祸。1993年,浦喜庆还是矿区上班,一次在上班的途中看见一场大车祸,当时很多人都去帮忙,当他走到跟前时,发现受伤的人血肉模糊,他立刻离开了现场。可那一幕却一直在他心中挥散不去,尤其因为没有帮助别人,心中总是觉得亏欠了什么似的。1995年,浦喜庆来到东方医院集团总院,虽然在那里只是做一名司机,但医院是个救死扶伤的地方,长时间看到医生为病人忙前忙后,浦喜庆助人的心更加强烈。
1999年,单位的同事去献血,浦喜庆也陪同去献了血。献血后的浦喜庆仿佛完成了人生中一件重要的事,也平衡了自己的心理。2008年大雪,淮南中心血站工作人员打电话到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称,血库缺血,呼吁医院工作人员去献血,浦喜庆和单位另外4个人赶到血站,看到满屋里等待献血的人,浦喜庆内心很激动,市民是有责任心的!
浦喜庆坚持献血的行动感染着周围的朋友和家人,他们也加入到献血大军。浦喜庆说:“捐血救人是一种社会责任,我会一直走下去。”
“血站推选我们参加省公益之星是我们的光荣,无论是否选上,我们都会继续自己的献血之路,献血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也希望自己的善行能感染身边的人一起去感动他人。”浦喜庆和杨维国告诉记者。
(记者 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