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集实验区加快城市建设纪略
总投资24个亿,完成道路7.6公里;建成和在建安置房与商品房135万平方米;城区由不足0.8平方公里1万人,扩容到4平方公里3.5万人。昔日的农村集镇正向现代化新城发展。
这是毛集实验区加快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城市,是物质与精神的聚集体,是社会与生活的综合体。毛集中心城区建设,区域定位是淮南“卫星城”,形象定位是“滨焦岗湖生态新城”。该区按照《淮南市滨焦岗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要求,倾力用“立体建设”为城市“强筋壮骨”,在市辖区建设上打好实验牌,推进城乡一体;在风景区建设上走好特色路,推进旅城一体;在开发区建设上树立全域观,推进产城一体。
没有设施的现代化,就谈不上生活的现代化。回首毛集“大建设”,以投资6000万元焦岗湖景观大道为“点火工程”,迅速拉开“改造提升老区、建设拓展新区”的“立体造城”大幕。几年来,共引进外商120人,招商项目101个,落地资金68亿元。放眼一望,城区面貌“由旧到新”,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规范运作、群众受益”的思路,推进寺西、庵姚、张郢等旧村改造,引进文商城等重大项目落户主城区,走“项目催生市场,市场拉动产业,产业集聚人气,人气扩容城镇”的路子;景区档次“由低到高”,实施“退网还湖、坝堤加固、景点提升、项目建设、品牌创建”工程,温泉度假村加快建设,影视城升格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正在筹拍《徽班进京》、《淝水之战》等大剧;园区产业“由无到有”,2.02平方公里起步区实现“七通一平”,成功创建“省级民营科技产业园”、“省级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达到29家,食品、机械、建材、服装、电子等产业初步集群。
如果说,城区、景区、园区“三区互动”拉开城市建设的“立体骨架”,那么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则成为城市发展的“必备筋脉”。毛集实验区投入4700万元的电网改造全面完成,日供气5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储蓄站建成投用,日供水2.5万立方米自来水厂加快建设,日处理1.5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近期开建,日发送旅客5000人次的汽车客运站筹建当中,毛集中学上划市管成为淮南第28中学,职教中心和人民医院新建投入使用。毛集,这座新兴城市的承载能力正在全面提升。
美好的现代生活,更要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毛集实验区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打造“森林毛集、皖北绿洲”,已成为皖北首个省级生态示范区,焦岗湖纳入国家环保部“十二五”良好湖泊治理总盘子。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1.6%,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3%,比全省平均高出5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方米,比全省人均高出5.2平方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如今的毛集实验区正处在“输血”和“造血”的功能提升期,城市综合体、生态观光园、大型购物广场犹如雨后春笋,现代商业元素深深融入居民生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毛集实验区承载着希望,孕育着辉煌,向着更高的目标破浪前行。
(通讯员 徐瑞成 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