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蜕变之中看跨越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蜕变之中看跨越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3/28 6:46: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  潘集区建设美好乡村的化蝶之舞

      今年60岁的许秀兰是架河镇前家村的村民,在12年的乡村环境保洁工作中,每月几百元的工资或许并不多,但这位地道的农民有着最朴实的想法:让房前屋后干净,让集镇道路整洁。不光是这些乡村保洁员,潘集区广大农民的思想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蜕变,他们有着共同的愿望:让家乡更美好!

      沧桑百年时,巨变三五载。在对美好家园的憧憬中,潘集区顺应民心,果断决策,于2008年开始了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的奋斗历程。让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人民更幸福——共同的愿景下,一场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文明素质为突破口的攻坚战在潘集区拉开帷幕。45万潘集人民,用汗水浇铸幸福坐标、用激情追逐梦想家园,5年建设、数载艰辛,潘集人用勤劳的彩笔描绘出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画卷。

      建设,城乡并重推进点面纵深

     “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绝不是为了追求一个称号、一块牌子,而是一项民心工程、一项惠民工程。”潘集区负责人坦言:这是优化城乡环境,破除陈规旧习,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潘集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潘集人民的迫切期望!    

      不是争一块镀金的牌子,不是所谓的政绩工程,区、乡镇、村三级网络迅速形成,市容、环保、农委、新农办、文明办等相关部门闻风而动,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席卷城乡,汇集成强大的创建热潮。

      每户发放一个滚轮式垃圾箱,每25户建一个垃圾池,每个乡镇建一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垃圾从定点倾倒到专人收集、压缩转运、集中填埋,全区农村垃圾在一个完整的链条上实现了清洁化、无害化处理。乡镇管理队伍具体负责本乡镇的工作部署和日常管理,乡镇环卫队伍,负责乡镇所在地卫生保洁和各村垃圾的及时转运,村保洁队伍负责村里垃圾收集和村里道路清扫,三支队伍从清洁工程和规划两方面入手,把美好乡村建设向全区覆盖。     

      同时,《村保洁员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乡镇街道环卫人员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乡镇街道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人员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的出台,与三支队伍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就业岗位直接挂钩,形成了目标管理、组织管理、绩效管理的全方位的管理体系。

      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剔除了妨碍城乡一体化的顽疾,城市与乡村的距离,正在一步步地拉近。人们再也看不到那堆积如山的垃圾、流着污水的水沟、飞来飞去的蚊蝇……

      提升,创新实践致力标本兼治

      一年试点启动,两年扩面提升,三年覆盖全区,五年大见成效。按照“卫生净化、排水畅化、道路硬化、村容美化、布局优化”的五化标准,潘集区开展创建“星级”示范村活动,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形成有梯度的建设体系,逐步实现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到目前为止,潘集区176个村(居)实现“一星级”卫生净化村庄全覆盖,创建“二星级”以上示范村共81个,其中三星级示范村7个,四星级示范村9个,五星级示范村9个。

      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如今,潘集区共修建垃圾池2825个,收集点356个,压缩式中转站7个,填埋场5个,购置了垃圾收运车1020辆,转运机动车60辆,配备保洁员、环卫人员1069人,日处理垃圾100多吨。

      2012年,潘集区新修下水道21千米,拆除私搭乱建1470余处,清理积存垃圾1022余吨,沟塘清淤15万立方米,绿化植树43.8万棵,新修垃圾池、垃圾箱2100余座,新装太阳能路灯1200余盏,新增垃圾清运、转运车辆共560余辆,新配保洁员670余人。

      在潘集的乡村公路上,垃圾转运车辆像公交车一样每天都在穿梭,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它带走了垃圾,也带走了乡村的陈规陋习,让沉寂了千百年的中国乡村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经营,乡村文明延伸持久美丽

      从2008年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到2009年的清洁乡村美化家园、2011年的创建“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星级示范村,2012年的全区覆盖,潘集区乡村文明的蜕变步伐铿锵有力。

      如何经营乡村,让美持久?是潘集区始终探索的课题!

      潘集区新农办主任时敏告诉记者:潘集区在全市率先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建立以区为核心,乡镇(街道)为重点,村(社区)为基础,环卫部门为指导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今年又在深度探索环卫农村“托管”和农村集中区物业化管理试点,逐步推进城乡环卫无缝对接、一体化管理、专业化保洁、市场化运作,科学稳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创新之举让潘集区乡村美丽更加持久:纯农业乡村,由乡镇管理;城乡结合地区,城区环卫统一托管;沉陷区搬迁新村,实行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

      由人来改变环境,再由环境来改变陋习,这是潘集区美好乡村建设的深刻思考!

      从被动到主动,从观念到行动上的转变,广大乡村干部群众纷纷行动起来,治理脏乱差、改善生态环境、修建村道村巷,翻建厕所猪栏,建设沼气池……一个个文明卫生村逐渐建成,使多年难得一变的农村从此旧貌换新颜。

      为了美化家园,平圩镇谢圩村村长、书记一人捐款8万,村民义务出资,大户自发捐款,共同修建村级道路和下水道。

      祁集镇豆腐加工农户祁庆贤与区旅游局合作,将购置三艘游船,建设“开心农场”,让宾客,吃豆腐、尝美食,参观豆腐制作加工,打造吃、住、玩一日游,彻底改变祁圩村豆腐加工脏乱差的状况。

      共同的城市,共同的家园;共同的期待,共同的责任!由观望到肯定,由肯定到支持,由支持到参与。在潘集区城乡环境一天天地变好的同时,潘集人的文明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老百姓千百年来的陈规陋习开始松动,愚昧落后的生活观念于无声处悄悄转变。

(记者 柏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