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安徽日报:豆腐飘香八公山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安徽日报:豆腐飘香八公山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2/6 15:08:2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市谢家集区碗碗香公司规模化生产豆制品。 

 

 

 

   2月5日,记者来到位于八公山脚下的寿县八公山乡大泉村。这里拥有2000多年制作豆腐的传统,是中国豆腐的发源地。现在全村800户人家中有400多户做豆腐,被称为“中国豆腐村”,制作的八公山豆腐以甘、香、鲜、爽、细、白、嫩等特点而远近闻名。全村已形成以豆制品为龙头,豆腐一条街为亮点的产业布局。走进豆腐村,处处可见古法豆腐作坊,坊坊可闻豆腐飘香。

   新春将至,正是制作销售豆腐的旺季,每天每户人家都能制作数百斤豆腐,数小时即可售罄。早起泡豆,不是大泉甘冽的泉水做出的豆腐不香;上午去寿县城卖豆腐,供不应求。吃完中饭就开始做豆腐,一下午,二三百斤的新鲜豆腐就储备好以作次日再卖,这就是豆腐村村民胡学兵的一天。 “我家祖祖辈辈做豆腐,我自己做了30多年。现在不用出去打工,一个月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 ”如今豆腐村名声在外,胡学兵说时常有来自合肥、淮南等地的食品商开着冷冻车来收购豆腐。

   今天现代化的制作方式花样翻新,八公山却仍保留着豆腐制作古法,一个村、一汪泉,向我们诉说着豆腐的前世今生。本报记者 杨竹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