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热线新闻 > 淮南汽车客运票价明日起执行新标准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淮南汽车客运票价明日起执行新标准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10/19 0:19:3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省际、市际线路政府指导价平均增幅分别为14.13%、16.95%

      10月17日,淮南市物价局、交通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淮南市汽车客运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称,此次核定的汽车客运价格为最高限价,可根据市场状况,将汽车客运价格向下浮动,确定具体执行运价。票价一经确定1个月内不得变动,春运前1个月内不得上调票价。此次汽车客运票价调整,涉及省际、市际200余条客运线路,新标准将从10月20日起开始执行。

      运营成本增加促成客运价格合理上涨

      据市物价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拥有客运线路200多条,日均发送1600余班次,日均发送旅客3.3万人次,通达11个省、直辖市及省内所有地市、市内所有县乡。目前全市共有客运企业13家,省际班车131辆、市际班车278辆、县际班车78辆、农村班车387辆、旅游客车106辆,共980辆。公路客运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与此同时,我市现行的公路运价政策却还是2007年制定的,到现在已有5年,由于这期间燃油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公路客运企业运营成本上升明显,运价矛盾突出,调整运价是市场要求;2010年省物价局、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安徽省汽车运价管理细则》,公路客运定价政策有了新规,重新核定我市公路客运票价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省际、市际公路客运票价将实行政府指导价

      淮南市物价局明确,我市省际、市际公路客运票价按照《安徽省汽车运价管理细则》规定核算,实行政府指导价(具体班线票价见淮南物价局官网)。县(区)内班车、农村班线客运运价由县(区)物价局、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核定,报市物价局、交通运输局备案。为保持客运票价相对稳定,客运企业实际执行票价调整前需上报市物价局、市交通运输局备案,票价一经确定1个月内不得变动,春运前1个月内不得上调票价。

      汽车客运票价调整后,省际线路政府指导价的平均增幅为14.13%,市际线路政府指导价的平均增幅为16.95%。少数线路部分车型的票价下降,为票价计算方式改变和线路里程改变所致。经与淮南市城市调查队了解,公路客运价格在价格指数中的权重很小,客运票价的调整幅度,对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较小,目前调整时机较为合适。

      严格实行同线同类型车辆同价

      票价中已含燃油附加费,按照《安徽省汽车运价管理细则》规定,结合我市目前油价水平,核定为0.039元/人公里。燃油附加费标准随油价升降相应增减,票价按规定核定。旅客站务费,按站级标准收取:一级站1.8元/人次、二级站1.4元/人次、三级站0.8元/人次;运价在10元以下的按0.5元/人次(不受站级限制)。跨省(市)班车客运运价:同一条班车客运线路上的相同车型、等级客车的票价水平应当基本一致。

      身高1.20米以下儿童可免票

      成人及身高超过1.50米的儿童乘车购买全票。身高1.20米以下、不单独占用座位的儿童乘车免票,旅客携带免票儿童在购票时应提前申报说明。身高1.20-1.50米的儿童乘车购买儿童票,革命伤残军人、因公致残的人民警察分别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购买优待票,儿童票和优待票按具体执行票价的50%计算。

      车票要标明车型等级政府指导价

      淮南市物价部门规定,客运企业(站)应按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统一格式明码标价,在票面上标明车辆类型、等级、政府指导价、当日执行价等相关信息。汽车客运站票价公示表,应在车站、车厢醒目位置公布,并标注12358价格咨询(投诉)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记者 孙鸿)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