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热线新闻 > 当心户外健身器材带“病”上岗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当心户外健身器材带“病”上岗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9/24 1:24:2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创建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现场直击——
当心户外健身器材带“病”上岗

      如今,无论是在社区广场,还是在街头游园,区域内设置的健身器材总会受到人们的频繁光顾。它的设置,为人们健身提供了更多方便,受到了百姓的普遍欢迎。然而,记者在对一些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进行调查时,却看到它们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且不能得到及时修复,甚至会给健身者的人身安全埋下隐患。

      频遭人为损坏

       “这个健身器材,刚修好没多久,又被弄坏了,有的人来广场根本不是来健身的,而是故意搞破坏的。我们这些老同志天天都来锻炼,看到被破坏的健身器材很心疼,健身器材一旦损坏,想锻炼的人就锻炼不了。” 在市体育文化中心的小型健身广场,正在锻炼的刘阿姨对记者说道。

      记者在市体育文化中心的小型健身广场上看到,很多健身器材都被人为破坏,如漫步机变成“单腿机”,还有人随意更改器材的运动方向和旋转角度等,让健身器材进行超负荷运动造成损坏。记者看到很多健身器材上都有使用说明和禁止事项,但不少市民不按照使用说明去操作这些器材,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健身器材加速毁坏。“你看这健身器材马上就成广告栏了,上面被贴了各式各样的小广告,花花绿绿的,看上去特别的不整洁。”正在锻炼的李先生说道。

      部分超期服役

      健身器材也有“保质期”?是的!记者在采访中,询问一些市民是否知道健身器材也有使用年限,不少市民表示不知晓。仔细观察,市民就会发现,在新安装的健身器材上,都会有一处“使用说明”,上面要求注明安装日期和使用年限,有的能使用三至四年,还有的能使用六年。不过,记者发现,其中不少健身器材虽然有使用年限,但在安装日期处却未标示安装日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更新换代”的速度慢,有的健身器材自从安装之后就没有更换过,部分小区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的健身器材存在严重老化、“超期服役”的问题。

      在洞山中路铁路社区活动广场西侧,几个健身器材显得很破旧。由于长年在室外,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广场上的健身器材都已严重老化,锈迹斑斑。一连三个漫步机全部残缺不全,已经不能使用。一处立着两个铁柱,已看不出它们曾经是什么健身器材。两三个健身器材所处的位置由于地势较低,一下雨还会出现积水情况。

      “这些健身器材很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装的。没有新的健身设备,也只能将就着使用。”铁路社区的居民表示,每次用起来都很小心,万一某天坏了,担心伤到了人。

      在铁三处等小区,活动广场上的一些健身器材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泉山中学对面的健身器大都已老旧、锈迹斑斑,但仍有一些居民在使用,还有一些孩子放学后到健身器材处玩耍。

      维修需要等待

      在采访过程中,部分市民认为,由于长期无人管理和维修,许多固定健身器材的螺丝钉松动甚至脱落,存在安全隐患。市民在锻炼的时候,担心它随时脱落,要是伤到人,后果就更严重了。市民们希望能有专门人员负责修理这些带“病”的器材,让健身时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既然有些健身器材残损严重,为什么却无人维修呢?记者发现,一些小区的健身器材上有厂家名,却没有维修单位或维修电话,“我们这里的健身器材没用多长时间有的螺丝开始松动,经常锻炼身体的居民就互相通知一声不要再使用,而要问谁修,什么时候修,根本没人知道。”家住龙眼村小区的陈女士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采访了一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对于健身器材的维修问题,物业工作人员也显得很无奈。“按照要求,小区内需安置健身器材,可维修费用却没有考虑进来,一旦健身器材损坏,居民就会找到我们,虽然说我们收了物业费,可物业费里也没有健身器材维修费这一项。简单的更换螺丝什么的还能承受,而健身器材一旦断裂,我们根本无法支付更换这笔费用,只能眼睁睁地等着厂家来换。至于时间长短,也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希望居民能够体谅。”他说。

      相关部门出招

      近期,田家庵区文化广电体育局对辖区内的9个街道79个社区和5个乡镇的健身活动场地进行了调查发现,健身器材破损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原因是年久老化,还有就是人为破坏。

      据了解,不论是社区还是广场游园内的健身器材都应当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使用,而且需要年年检修。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由于管理和维护不力,致使不少公共健身器材破损后,长时间得不到修复而无法使用,甚至报废。另外,由于投入不足,没有新的公共健身设备可供使用,导致一些超过使用年限的健身器材还在使用。
去年8月份,相关部门就曾为柏园小区等更换了一批新的健身器材。田家庵区文化广电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没有专门的维修队伍,加上资金投入有限,对健身器材的更新、完善和维护力度还不够,并已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目前,该局正申请建设资金,准备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全区的健身设施。同时,该局计划酝酿成立一支巡查队伍,能够对这些健身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及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图一为小朋友在荡秋千,而一旁健身器材上的铁链及座椅都已不翼而飞,只剩吊杆。
      图二为三个连体漫步机残缺不全,已无法使用。

(记者 冯登成 张明星 王玲 实习生 丁玮唯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