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党校三迁看发展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党校三迁看发展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5/21 8:29:3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市委党校成立于1957年4月17日,今年欣逢建校55周年。回眸市委党校的风雨历程,印象最深的是频频搬迁。市委党校建校之后的20年间,由于种种原因,曾八易校址,九次搬迁。“文化大革命”期间,市委党校被解散,中断办学长达10年之久。“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市委党校恢复建制,终于迎来发展繁荣的春天。
  1978年至今市委党校又经历三次搬迁,但是,这几次搬迁与之前的搬迁不同,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两次搬迁,有效地改善了党校的办学条件,推动了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党校一迁:干校旧址暂安家
  1978年1月,中共淮南市委根据党中央《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精神,恢复市委党校建制,将市委党校迁至大通区宫集“五.七”干校旧址(潘庄农场)。恢复建制后的市委党校由校党委领导,内设党支部、办公室、教务科、行政科、综合教研室,有教职工70多人,其中教员9人。复校后的市委党校根据市委的要求,对全市的党员干部进行短期轮训。尽管当时的“五.七”干校破败不堪,又远离市区10多华里,但是市委党校总算告别了居无定所的日子,有了一个安静的校园和简陋的教学设施。
  1983年全国第二次党校工作会议召开,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市委党校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干部培训和正规化办学的需要,健全了内设机构,设置了办公室、组织科、行政科、教务科等行政和教学管理部门。撤销综合教研室,成立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经济管理、文史6个教研室,以及理论研究室、图书资料室。有教职工100多人,教学人员增加到20多人。根据中央的精神和市委的要求,市委党校在举办短期轮训班的同时,开始正规化办学,在全省范围招收理论宣传干部大专班,学制两年。
  党校二迁:刘家山下新学府
  1985年初,淮南市委决定市委党校易地重建,选址刘家山北麓,校园占地60多亩。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建成教学综合楼,学员楼,餐厅以及教职工宿舍楼。校园内绿树掩映,花团锦簇,环境优美。1986年9月新校舍投入使用,当时的市委党校是全省地市委党校中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学府,办学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
  党的十三大之后,市委党校开始正规化办学,主体班分春秋两季招生,主要开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专题,开设领导干部必备的业务知识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讲座,对全市的党员干部进行五年一个周期的系统轮训。在办好主体班教学的同时,1987年创办中专、大专函授学历教育,后来和中央党校、省委党校联合创办了本科函授学历教育,和省委党校联合创办了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经过市委党校培训的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科学文化等素养得到提高,党性得到锻炼,能力得到加强。
  2000年3月16日,市委党校被正式批准为大专体制规格,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党校常年开设县级干部、党员高级知识分子进修班,中青年干部、科级干部、妇女干部、统战干部培训班。市委党校已成为我市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和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党校三迁:山南新区绘宏图
  2006年,淮南市委、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东进南扩的发展战略和山南新区整体规划,决定市委党校再次易地山南新区择址重建。新校区选址玉兰大道与民惠街的交汇处,校园占地68亩,比原校建筑面积扩大一倍。目前已经完成建筑设计。淮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党校新校区工程,决心建造一所办学功能齐全的一流新学府,为我市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回顾市委党校几十年的办学历程,总结党校建设的宝贵经验,是为了沉着应对思想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担负起党校教育的光荣使命,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王家运)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