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年过三旬的龙湖景区动物园、植物园经历了旧貌换新颜的改造后,于今年4月底完成华丽转身正式对淮南市民开放。记者本月9日在新建成的动植物园内看到,羊驼、角马、羚羊、牦牛、东北虎、金钱豹等一批国内外珍稀动物已经在此安家落户。动植物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改建是动物园建园32年来首次大规模的生态改造,总体投资近6000万元,改建了生态笼舍、园林景观、并引进了大批新物种等。
羊驼等食草性动物有了新家
9日上午,记者一踏入动植物园草食动物观赏区,就被可爱的羊驼吸引了全部目光,它颇具“喜感”的外表,乖巧的个性以及独特的绵羊音,真是萌到了极点,几乎令所有游客在第一时间爱上了它。一个孩子试探着把自己的小手放在一头羊驼的头上轻轻抚摸,嘴里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孩子的父亲在一边举着相机拍下了这快乐的一幕。观赏区内随处可见可爱的梅花鹿在草丛间跳来跳去,牦牛悠然地穿过草坪,角马则以它健硕的体型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据龙湖景区动植物园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新建的动植物园不再采用原来对食草性动物铁丝网圈养的传统模式,改为生态化放养,羊驼等食草性动物的新家占地面积高达4800多平方米,是老宅面积的5倍。除了宽敞,新家还力求为动物们创造原生态环境,通过假山、壁画、池塘、草坪等动物场馆的景观效果来满足动物本身的生理习性要求。同时,为了让游人观赏动物的视野变得更加宽阔,新家对动物活动区和游人观赏区都进行了优化处理,在动物活动区的上方用原木建起了一条长达300多米的观景台,使得游客可以毫无遮掩地看到动物的一举一动,拉近了游人和动物间的距离。
天鹅等鸟儿可以自由飞翔了
与草食性动物一样,水禽岛上的天鹅,鸿雁,鸳鸯,翘鼻麻鸭,白枕鹤,蓑羽鹤等鸟儿也从原来的笼舍圈养展览模式改为放养式展览。一座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立体式鸟笼,成为这些飞禽新的运动场地。笼内有塑石、流水、鱼虾、湿地、树木、水生植物等,俨然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生态圈。此外,为了让游客可以零距离接触到这些可爱的“空中精灵”,动植物园还修建了连接岛屿的木桥,以及环绕全岛的鹅卵石观赏小道。
正在水禽岛上观赏鸟儿飞翔的市民张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概万分,“过去小时候我父母经常会带我来这里玩,比如春游、国庆、六一儿童节……作为80后的淮南人,这个动物园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今天轮到我带孩子来玩了,动植物园变得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很漂亮很干净,我心里高兴极了。”
游客安全有保障
另据市龙湖景区动植物园有关负责人介绍,因为增加了许多开放式区域,游客与动物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变多了,如何保障游客安全变得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动植物园下足了功夫,比如上文提到放养的动物,都是性情温和的水禽和食草动物。一些能高空飞翔的猛禽、猛兽等仍单独圈养在双层笼舍中,慎重喂养。而且,园方还安排了充足的工作人员进行巡逻确保游客安全。
改建让动植物园成为淮南新的城市名片
提起龙湖景区动植物园的改变,在此已经工作了26年,经历了龙湖景区动物园、植物园由辉煌走向没落,又再次重新崛起的园林工程师鲁佳无疑感受最深。
鲁佳告诉记者,改建前的动物园动物品种数量仅有18种92只,植物品种才80多种,园区设施老旧落后,景观破败不堪,基本上很少有游客前来观赏。改建后的动植物园占地面积73900平方米,分为雉鸡园、孔雀园、河马馆、水禽岛、草食动物观赏区、兽类观赏区、植物观赏区、盆景艺术园观赏区八大主要展区,动物品种数量增加到56种1000多只,植物品种数量增加到260余种,动植物园集动物保护、繁殖、研究、救助、园林景观欣赏、盆景艺术欣赏、花卉研究及引种驯化等多项功能于一身,是广大市民了解自然、保护动物、开展科普教育、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基地,也成为了淮南新的城市名片。
(记者 孙 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