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有质疑 亭主有苦衷
近日,有市民致电淮河早报称,现在洞山中路上的邮政报刊亭卖的报刊、杂志越来越少,倒是摆满了各种饮料、香烟和糖果、面包等食品。他很不解,如今的一些报刊亭俨然变成了杂货店,主、副业倒置了。
3月13日,记者带着市民的疑问走访洞山中路多个邮政报刊亭时发现,报刊亭货架上的商品还真不少,香烟、矿泉水、饮料、泡泡糖、各种小零食等,多达一二十种,且摆在显眼位置,有的食品甚至挂满了报刊亭的小门。除少数几家报刊亭报纸杂志稍显丰富外,大多数报刊亭很难看见几份报纸杂志,或报刊杂志被放置在报刊亭“被遗忘的角落”里。
报刊亭缘何变身“杂货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报刊亭纷纷超范围经营其他商品,有深层原因。一个报刊亭的业主苦笑着对记者说,现在掏钱买报的人不多,且销售报刊杂志的利润比较低,每个月挣不了几个钱,还要向邮政部门缴纳一定租金。“如果不卖其他东西,扣除经营成本,根本不赚钱,我们怎么经营得下去啊?”该业主反问记者。而且,他销售报刊杂志已经多年了,报刊亭也是他家维持生计的唯一“饭碗”。
对于报刊亭能不能同时销售小杂货,市民看法不一。家住中兴村的李先生对此颇有怨言,“虽然现在受网络冲击,部分人改变了阅读习惯,但许多淮南人还是喜欢买一份报纸看看。可现在的情形是,一些报刊亭内报刊杂志少得可怜,想买的报纸往往买不到。倒是你想喝饮料的话,这里很丰富。”李先生认为,报刊亭应该回归本位,以卖报刊为主,而不是什么赚钱卖什么,那样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而家住洞泉小区的余女士有不同看法,“报刊亭设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市民步行经过时,买份报纸,渴了再买瓶水,非常方便,不用为了一瓶水特地跑进超市。现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亭没几个不顺带卖饮料的,说明老百姓有这样的需求,那为什么不能考虑适当拓宽一下报刊亭的经营范围呢?”
13日下午,记者采访了我市邮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洞山中路有邮政报刊亭11个,如市民所言稍显密集。他们已经注意到许多报刊亭业主、副业倒置的现象,也多次规范过报刊亭的经营行为,但收效甚微。现在的突出问题是,售卖饮料、食品等是不少报刊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仅靠出售报刊难以维持生计。邮政部门正在考虑通过报刊销售任务完成情况考核报刊亭业主,不管怎样,不能让报刊亭变了文化味儿。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