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出快乐 舞出情感 舞出梦想
洞山中路文化广场舞翩跹

徐徐的晚风,五彩的灯光,曼妙的音乐,轻盈的舞步,每晚七点,洞山中路文化广场上的“舞林大会”就开始了。大家自发聚集在这里,优雅的旋律一响起,一对对舞蹈爱好者就和着音乐,一曲接一曲,舞得不亦乐乎。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进步、文明的进度。
21日晚,记者走进了人数众多的晚练点洞山中路文化广场。在起舞的人群中,72高龄的董老先生和舞伴一起轻松自如地舞蹈着,他们时而快速旋转,时而闲庭信步,古稀之年的他腰杆倍儿直,精神矍铄,尽管满头白发,但一点不让人觉得老迈。董先生告诉记者,一年来,只要不下雨,他每天晚上都会来这儿跳一个小时的舞再回家。“我们老年人就要自己学会给自己找快乐,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了,儿女们也高兴。”
68岁的陈奶奶对这个露天舞会有着特殊的感情。她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曾是梆剧团的成员,酷爱舞蹈的她在剧团的舞蹈队报了名,但舞蹈队由于人员太少不久就解散了,于是她又被分到乐器队,从此再与舞蹈无缘。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奶奶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中。在这里陈奶奶实现了自己年轻时未能完成的爱好和梦想。她十分感激地说:“真是太感谢办舞会的老师们了!他们精心营造了这么好的环境氛围,让大家伙儿每天晚饭后都到这里锻炼。”
“晚上和老公一起出来跳跳舞,既健身又能增进感情。”李女士深有体会地说。以前下班回来后,她看电视,老公玩电脑,互不相干,彼此很少有交集。后来在朋友的热情邀请下,她第一次来到这里,接触到了非常适合中年人的健身交谊舞,从此便迷上了这种既健康又优雅的健身方式。在李女士的带动下,丈夫也走出家门,加入到了舞者的队伍中。现在李女士和丈夫每晚都来参加这样的露天“舞会”。
在广场中心的圆台上,“舞林大会”的组织者汤先生和张女士正站在立体式音箱旁,微笑着看着舞蹈的人群。据汤先生介绍,舞会是2009年开始的,到现在已有三年了。他们不仅教舞,舞会所需的费用全是两位老师自个出钱。“最开始我花300块钱买了台小音箱放音乐,后来学舞的人多了,我就狠狠心多花点钱买了它。”汤先生指了指身旁的立体式音箱告诉记者,买这个音箱花了将近1000元,由于音箱体积太大不好携带,只好寄放在广场的工作人员那里,每年要交500元的保管费。这些钱,全他自个儿掏了,只让大伙凑点电费。
悦耳的舞曲,优雅的舞姿,一对对舞者们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装点着煤城的夜景。眼前这令人陶醉的景象蕴含着咱淮南市民对体育健身的热情。
图:舞会已成为迷人的广场文化的一部分
(记者 张芳 实习生 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