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已经启动,从种到销到检测,每一个环节都让市民吃得更丰富吃得更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关重大,“食”关民生。小小“菜篮子”,涉及千家万户的饭桌子。小小“菜篮子”,装着农民的收入,承担着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希望,也担当着食品安全的重任。
淮南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已经启动,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到“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市场流通领域和蔬菜检测部门进行了探访。
规模发展力推菜篮子基地建设
2月14日,记者从淮上渡口渡过淮河,翻过二道坝,眼前尽是一眼看不到边际的白色蔬菜大棚,沿着通往高皇镇的公路继续前行,不久记者便来到了高皇镇的万亩蔬菜基地。当天天空下着小雨,记者看到不少菜农正忙着往田间施肥。一位正在田里忙活的菜农告诉记者:他们家正在准备整理种酥瓜的两亩土地。据这位姓程的菜农告诉记者:这两年潘集的酥瓜名声越来越响,他们家今年也打算种上两亩。这位菜农还告诉记者:记者再往前走上一里多地,就能看到万亩蔬菜基地中的种植大户——安徽聚和农业。
记者走进聚和农业种植园,看到整个菜园内道路宽阔平整,大棚整齐划一,几位菜农正在一处大棚里忙着采摘花菜。据安徽聚和农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园内种植的土地有10000亩左右,每天都有新鲜蔬菜不断往城里输送。这位负责人还告诉记者:聚和农业的发展得力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种植基地落成后,对周边农户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不少菜农就经常过来学习种植管理经验。采访中:无论是安徽聚和农业这样的蔬菜种植大户还是一些散户菜农,他们都告诉记者:这两年他们从蔬菜种植中获得的收入确实增加不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大家慢慢摸出一个道理——打造规模和品牌。他们说:比如这两年名声越来越响的潘集酥瓜,就是政府宣传扶持,农户规模种植的成果。
记者从淮南市农委获悉:我市在菜篮子工程的规模和品牌建设上在不断扎实推进,现在像高皇镇的蔬菜、焦岗湖的鸭蛋、曹庵的草莓等名声是越来越响,市民菜篮子丰富的同时,农民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据悉,我市已经规划和启动建设4个万亩蔬菜基地、20个千亩基地。其中,高皇湾(4万亩)、洛河洼(2万亩)为近郊保障性基地。依据规划,届时我市常住城镇人口人均蔬菜基地面积将达到30平方米以上,季节性蔬菜供应将畅供无忧。除了蔬菜基地建设,我市在规模化畜禽养殖、水产示范场建设、良种培育推广方面也取得了不俗成绩,2011年雨润集团1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惠邦集团1000万羽肉鸭加工项目相继落户淮南,截至目前,全市已推广种草养蟹5000亩、微孔增氧1000亩、生态网箱10000立方米。创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6个。“让市民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让农民收入增得牢还要增得高”,市农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的一年里,我市菜篮子工程将继续在规模建设和品牌创建上下工夫。
疏通供应链让两头皆受益
2月14日晚上7点多钟,家住淮河新城的徐先生回到家后,突然想吃炒豆干了。在以前,如果他想实现自己的这个愿望,除了跑到几公里外的大超市内购买外,别无他法。而当天,徐先生只需走上几步,来到小区院外的“家门口”果蔬店,即可买到价廉物美的豆干。据悉,淮河新城社区“家门口”果蔬店是我市首家“蔬菜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参与式预算管理试点项目。该店总面积约140平方米,主要为淮河新城、上品印象、金茂花园城等小区住户提供日常平价果蔬。当天,记者在该店看到,店内摆放着芹菜、花菜、黄瓜、桔子、香蕉等新鲜瓜果蔬菜,市民日常所需在这里几乎都可以买到。几位在店内正在购买瓜果蔬菜的市民告诉记者:这里大部分蔬菜瓜果的价格都比外面市场上卖的便宜,而且他们从上午8点30分一直营业到晚上8点30,当天吃的菜市民可以来现买。记者在这里看到,“家门口”果蔬店里的大部分瓜果蔬菜的价格确实便宜,该店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店价格实惠的原因就是减少物流环节,采用农家直供、统一采购的方式。未来,当店面增加之后,价格还将更加实惠。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像“家门口”果蔬店这样价格实惠、方便市民购买的社区果蔬便利店,只是我市完善菜篮子工程物流体系、提高市场保障水平的一个缩影。据悉,2011年,我市启动了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和果蔬店进社区工程,目前全市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2家,标准菜市场32个(其中18个已投入使用),下一步将继续推进78个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另外,我市将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将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果蔬店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来,从源头上解决“菜篮子”市场体系建设问题。开展菜篮子产品连锁经营等新型营销方式,实现超市、学校、酒店等最终用户与生产合作社、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等的直接对接,减少中间不必要的流通环节,保证两头收益。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已在家乐福超市等开展平价商店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推进平价商店建设,稳定“菜篮子”价格的实施意见》,对平价商店蔬菜零售价作出规定,其中地产菜零售价低15%以上,外地菜略低于市场平均零售价格,同时规定平价商店日销售1元以下蔬菜品种不少于5个,并在价格发生异常波动时承担稳价惠民责任。
点面结合,食品检验每日上报
2月13日上午,记者走进凤台县蔬菜检测站,看到屋内的地上摆放着20多个袋子,分别装着芹菜、番茄、乌心菜、茄子等20多种不同的蔬菜。凤台县蔬菜检测站站长许起言正在仔细检查着每个袋里蔬菜的品种并核实登记生产者的名字、电话。他告诉记者,这些蔬菜样品都是他们早晨5点开始从20多种蔬菜里采集的检测样品,质量检测合格的才能销售;不合格的,他们会第一时间电话通知经营者或菜农,禁止销售并全部销毁。
身穿白大褂的检测员正在进行番茄农残的快速检测。只见他们先在番茄上取出皮和肉,放进装有缓冲液的试管中震荡,然后把震荡液倒进一支大试管中并加入酶试剂;并在另一支同样大小的试管中加入了浅黄色的对比显示液;最后把这两支试管一同装进一台检测器中。检测员说,这种蔬菜农残快速检测仪器的原理是通过酶抑制率来看蔬菜中农药残留量是否超标。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快速准确,除去准备时间外,大概十几分钟就可以准确地检测出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她一边说着,一边和另外一名检测员快速地在黄瓜、茄子上割取“皮肉”准备下一轮检测。许起言告诉记者,对快速检测出的不合格蔬菜样品,他们还要再进行一次色谱仪补充检测,以便查出农药残留的具体种类,以提醒菜农科学用药,减少农药残留。
15分钟后,番茄的检测结果出来了,自动打印出的检测报告上写着:酶抑制率为6.873。检测员说,这要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指标,达到了绿色无公害蔬菜标准。据介绍,为了确保市民餐桌更安全,淮南已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市民可登陆“淮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随时看到来自全市各个检测站上报的农产品检测信息。
“菜篮子”里的农产品安全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餐桌。2011年,我市启动了首批20个优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的建设,在全市47个乡镇(街道)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设置报检点52个,对全市5个机械化屠宰场、37个生猪屠宰场(点)和164个农贸市场进行现场检验检疫。同年,农业部选取我市为蔬菜瓜果质量抽检监测点,分别对我市进行4次抽样,检测结果总体良好。在蔬菜、畜禽和水产品例行监测中,市级和县区共检测蔬菜样本11678个,合格率99.62%。畜产品“瘦肉精”检测抽样2.2万个,生鲜乳违禁物质检测抽样55个,均未检测出违禁物质;水产品禁用药物和违禁物质抽样1646个,合格率100%。全年市财政安排5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市场检测补助。
财政扶持给菜篮子工程加油
小小的“菜篮子”,装着农民的收入,潘集区绿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胡春雷通过“菜篮子”基地建设改进了种植技术、改善了种植条件、改建了种植设施,同时大大增加了收入。胡春雷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800亩地,靠着种无公害蔬菜,他家不仅盖上了新房,还配备了私家车。胡春雷说,上半年种上了番茄、西兰花、辣椒等8个品种,下半年准备种甜瓜、酥瓜、花菜、莴苣等5个品种。他一年纯收入近200万元。2011年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启动后,在财政的扶持下他的蔬菜基地不仅扩大了种植面积,改进了种植技术,还安装了钢架大棚。胡春雷说: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据悉,2011年,我市动用价调基金200万元以扶持被列入市十二五“菜篮子”产业发展规划的万亩蔬菜基地项目和千亩应季保供蔬菜基地等,分别对潘集区高皇万亩蔬菜基地、大通区洛河镇淮建蔬菜标准化基地、毛集区绿苗保供蔬菜基地、田家庵石头埠村无公害蔬菜基地、田家庵邵庄蔬菜基地、稻草栽培大球盖菇示范基地6个项目进行扶持。以改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为扶持方向,共修建生产道路3900米,修建水渠7000米,安装钢架大棚100栋。另扶持了3个畜禽养殖基地项目,分别为毛集区新华万头猪场购买一套监控设备、为八公山鑫农养鸡场的鸡舍购买鸡笼280组、为谢家集区俊岭养猪场购买产床20个,自动饮水器50个等。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财政力量对菜篮子工程的大力支持,奠定了养殖种植业的发展后劲。
图一:周边市民前来购买
图二:检测员对当天的蔬菜进行检测
图三:“家门口”社区店开创平价果蔬新模式
(记者 罗静 苏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