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人勤春来早 春耕备耕忙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人勤春来早 春耕备耕忙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2/15 0:36:1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进入了尾声。眼下,淮南的农民朋友们早已改变了“正月过年、二月赌钱、三月看戏、四月种田”的传统过节习惯,已经早早在田头忙着生产,拉开了春耕备耕的序幕,力争为今年农业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连日来,记者穿行在淮南市乡镇的田畴上,随处可见农民们在平田整地,铺地膜,拉运农家肥,忙得不亦乐乎,到处呈现出一片火热繁忙的春耕备耕景象。

      早早搭棚种蔬菜

      2月11日下午,三和乡土楼村汪师傅一家“全家总动员”,在地里搭起了蔬菜大棚,为接下来的大棚蔬菜种植做好准备。

      当天下午4点多记者来到206国道三和乡土楼村路段时,远远便望见路东侧一处房屋前的地里竖起了一组组钢架结构,六七位村民正在忙碌着搭建大棚。记者来到跟前得知,搭建大棚的是汪师傅一家及喊来帮忙的亲戚。

      记者现场看到,搭建大棚时首先要用上一根特制的钢钎,这根钢钎下部约30厘米的部位横向焊上了一根钢条,使得钢钎看起来如同一个倒立的十字。持钢钎使劲往地上一钻,再用双脚同时用力踩上横向焊接的钢条上,两个步骤下来,地上便留下了一个约20厘米深的小洞,这些小洞同侧每隔1米左右便要分布一个,对向也平行分布。紧接着,大家将两根弧度相同的钢管分别立在对向分布的2个小洞里,在一根钢管扬起的一端装上一截连接钢管,再将另一根钢管扬起的一端塞进这截连接钢管,这组钢管就固定了下来。一组组钢管固定好后,再用一些钢管将这些钢管串联固定,大棚的支架便牢牢竖了起来,只要在上面覆上塑料膜就成了。

      大部分农户都还没有下地干活,汪师傅家怎么就开始搭起大棚了呢?原来,汪师傅家不同于一般农户,他们家平时不但种植蔬菜,而且在田家庵区一家菜市场拥有摊位,平时卖的菜大多都是自家种植的,只有在菜量不足时才从批发市场“补”一些。目前正在搭建大棚,正是准备种植黄瓜、西红柿等蔬菜。

      据了解,汪师傅利用大棚种植蔬菜有好几个年头了,先前搭建的是简易大棚,不但搭建起来麻烦,而且成本高,不能重复利用。汪师傅78岁的老父亲笑呵呵地称:“现在我们家用起了钢架大棚,两根钢管放在一起为一组,一组30多块钱,共买了30多组,不到一万块钱,这种大棚不但使用起来方便,而且效果也更好了。”

      早春挖地备种忙

      2月11日下午,天气晴好,记者来到三和乡岭南村时看到,虽然大规模春忙的局面尚未出现,但田间地头也已经有部分村民忙碌的身影。

      “我们这的地比较少,而且各家各户的地都比较分散,所以不适合机耕,一般都是人工,”今年50岁的梁大姐手握锄头,正弓着腰一锄接一锄地干活。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长时间弯着腰很容易对腰部造成损伤,梁大姐在锄地时,间歇拄着锄头直立休息一小会。

      “现在想点些豆子和瓜,也都是种给自家吃的,”梁大姐所要种的瓜是酥瓜,3月份播种后,过一两个月就可以成熟,而且豆子则是指豌豆。记者看到,梁大姐家的地里种上了多株桃树,据她介绍,桃树一般3年就能结果,过几年就能收获了。

      梁大姐向记者介绍称,她和老伴住在村里,而儿子一家已经在乡里的小区买了房子,儿子不用外出打工,也不种地,长年做点小生意——干屠宰活。她称,早些年她自己在村里干屠宰活,杀猪、牛、羊等样样在行,而丈夫老周则负责售卖,“这几年我得了脑血栓,胳膊什么的都使不上劲了,屠宰的事儿都交给了孩子,我们就在家种种地。”

      像梁大姐这样已经着手整地的村民,在岭南村的田间地头已经三三两两零散地出现。已70多岁的周大爷也在地里开挖了起来,他表示,地挖好后便去乡里买些种子,等到正月过完、天气更暖一些时就开始播种,“现在也可以到人家家里面直接买秧苗,这比以前方便多了。”

      耕地除草为育秧

      2月11日上午,沿着乡村的水泥路,几经辗转,边走边看,记者一行来到上窑镇余巷村左郢队。远远望见有位村民正在耕地,记者便走上前来。

       “老乡,耕地做什么用的啊?”“这块地是用作秧母田的,你看,现在地里又冒出草芽儿了,我用手扶旋耕机把地耕一遍,主要是为了除草、松土。”当记者表明身份后,这位老乡停下了“轰轰”作响的手扶旋耕机和记者聊起天来,原来老乡名叫章子员,是余巷村左郢队的村民,他今天耕的这块地只有半亩,是用来做秧母田育水秧的。“去年11月份我已经用手扶旋耕机把地耕了一遍,主要是乘着寒冷的天气把土翻过来冻一冻。现在是第二遍耕地了,因为听天气预报说还会冷一段时间,所以除草松土的同时把地再冻一冻。”听到这里,记者感到好奇,“为什么要把土翻过来冻一冻呢?”章子员笑着说:“把土翻过来在寒冷的天气里冻一冻,以后育秧时土会松软得多,同时也把土地里的害虫冻死了,这对秧苗很有利呀!”“呵呵”,记者也会心地笑了“什么时候才是育秧时节啊?”“等到5月份的时候,我还要第三次耕这块地,然后把田里蓄上水,就可以育秧了。”

      章子员还告诉记者,他家有9亩地,除了留下做秧母田的半亩地,剩下的8亩半地都种了麦子。地里的收成除了一家人的食用,每年大概还能有一万块钱的纯收入。他是一个歇不下来的人,农闲时便到上窑镇的一家加工厂里做临时工,一年也有一两万的工资收入。同时,他的老伴还在家开了一间小商店。“现在农业税免了,种地还有补助,农民的生活大都滋润起来了。”章子员乐呵呵地说。

      防虫除草把控好

      与章子员话别后,记者发现不远处的麦田里,有几位村民正蹲着查看麦苗,记者也走到跟前凑个热闹。“老乡,今年麦子怎么样啊?”“今年麦子长势好啊!”余巷村左郢队村民傅俊高这样回答记者。

      “你们蹲在这里查看什么呢?”见记者好奇,傅俊高说:“你看,麦子里开始有红蜘蛛了,我们在这研究看看什么时候喷洒农药合适。”和傅俊高进一步攀谈中,记者得知今年的麦子与去年相比长势要好些,主要是因为用的都是烟农19、济麦22等优良品种且播种及时,不过现在小麦也不能过于旺长,或者对收成不利。对于播种较晚长势不太好的麦苗,2月底前就要追肥,而对于长势较好的麦苗,可以等到3月下旬或4月初才追肥。觉得傅俊高说起农业来头头是道且专业得很,记者追问后得知傅俊高是上窑镇农技站的农技员,目前他自己家里也种着8亩麦子。傅俊高告诉记者,“下一步主要是化学除草和害虫防治,现在农技站很重视这项工作,正通过各种方式向村民们做宣传,根据各户麦地的不同情况做到及时除草,并防治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如果能做到这些的话,今年的麦子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错开种植有计划

      在余巷村左郢队一处田头,记者看到了四排蔬菜大棚,立即兴趣十足地走进去一探究竟。

      在蔬菜大棚里,一排排莴笋娇嫩清新,一畦畦芹菜生机盎然,新培育的西红柿苗也挺直着腰杆。村民傅俊传停下手里的活计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春天来了,蔬菜大棚里的蔬菜也赶趟儿似的疯长起来了,我得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放风,把握好大棚里的温度,一般尽量维持在20度左右。”“你种的这三种蔬菜好像生长期都不一样,为什么这样种植呢?”见记者有点疑惑,傅俊传说:“我的芹菜再过20天就能上市出售了,等到芹菜卖完,莴笋就成熟了。莴笋卖完的话,西红柿差不多就可以出售。这样错开出售季节,家里的人手才能忙得过来。”当记者问到“种蔬菜收益怎样”时,傅俊传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他家这一亩半的蔬菜大棚一年纯收入大概有一万五千块钱,与种植水稻小麦相比,大概一亩地的蔬菜收益相当于7亩地水稻或小麦的收益。不仅如此,他还经营有3亩莲藕,每年也有一两万的纯收入。说着这些,傅俊传愈发高兴得合不拢嘴了,记者也顿感大棚里暖意融融的。

      图一:农技员傅俊高(左)在查看麦田是否有病虫害。
      图二:
汪师傅一家正忙着搭建钢架大棚。
      图三:
村民章子员在耕地。

(记者 李钧 吴巍 张昌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