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为了17万劳动者的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为了17万劳动者的梦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2/6 0:32:2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年来,潘集区推行的促就业、促增收、促发展的劳动就业思路,使劳务经济成为其农村经济一大品牌,也使很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实现由就业到创业的人生转变——为了17万劳动者的梦

      潘集区是淮南市的人力资源大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7.6万人,占全区人口的近40%。为让这庞大的人群充分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潘集区通过搭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直通平台、大力实施劳动力培训工程、与本地企业合作实现就近就地就业、鼓励外出就业者回乡创业等举措,一整套就业保障体系,圆了众多农村劳动者的工作梦,也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11年,全区外出务工人员10.2万人,创造劳务收入达15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该区一大朝阳产业。

      建平台,圆劳动者工作梦

      在近日潘集区劳动局举行的大型招聘会上,家住田集街道杨圩社区的待业人员王彬,终于在会上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我从2010年毕业以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听说劳动局在家门口办了个招聘会,我就试试报名参加。没想到真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还有五险和住房公积金哩!”王彬兴奋的表情溢于言表。

      春节前后是大批农民工回乡的高峰期,为了能让更多的劳动者不出家门就能就地就近就业,潘集区劳动局以“服务企业用工,引导就近就业”为主题,深入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和生产车间,在大量调研和摸清企业用工情况的基础上,组织了这次“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招聘会。招聘会上,3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了8000多个就业岗位,仅当天,达成就业意向的就有2000多人!“招聘会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工搭建了一个平台,减少了劳动者找工作的盲目性,又降低了企业的用工压力。”潘集区就业服务局负责同志这样告诉记者。

      授以渔,圆劳动者增收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让更多的外出务工者拥有一技之长,以技能来挣大钱,潘集区各级在对他们的培训上下足了工夫。按照“政府指导、市场推动、服务就业、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原则,潘集区先后开展了就业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创业培训、采煤沉陷区和失地农民培训、扶贫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为切实提高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潘集区在积极考察区内外用工企业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企地联合培训和项目定向培训,开设了适时对口、实用性强、需求量大的电动缝纫、建筑工、电焊操作、煤矿采掘厨师面点等专业,形成了有潘集特色的煤矿工、电焊工、电动缝纫工、厨师面点工等输出品牌,实现了富余农民劳务输出转移就业。

      同时,潘集区还成立了专门的培训学校,开设了电工、焊工、煤矿采掘工、服装制作工等技术工种。三年来,培训2.6万人次,培训合格率达95%,其中1.9万人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

      实用性强、就业率高的全方位培训,为务工者的收入增长垫定了基础。仅2011年,全区实现劳务收入达15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

      重引导,圆劳动者创业梦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潘集区在积极做好劳务输出这篇文章的同时,也积极引导在外面工作并掌握熟练技术,而且又开拓了眼界的劳动者,回到家门口创办自己的企业,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又带动了部分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家住潘集区高皇镇老圩村的陈正,2006年在区劳动就业部门经过培训学了电焊技术,到浙江一家门业厂打工,多年的打拼,不仅学到了生产门的技术,还学到了一些管理经验。2010年,在当地政府和劳动部门的帮助下回家创办了德斯盾门业有限公司,在创办企业过程中,缺乏技术工人,劳动就业局又为他们定向培训了木工、漆工、电焊工人,公司的规模日益扩大。2011年共完成产值2000多万元,还解决了180多人的就业。

      搭建平台,让用工者和用人单位之间面对面沟通,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培训工程,让数万人掌握了就业职业技能,外出务工就有了资本;政府引导,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和用工者的有序输出、返乡创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潘集区就业服务局负责同志说:“通过劳务输出,外出务工人员‘洗了脑子、赚了票子、盖了房子’,有的还回来建了厂子。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打造潘集劳务输出品牌,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劳务输出得到更大的发展,为他们增收创造更多的机会!”

(通讯员 李 锐 石 坚)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