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河水啊长又长,层层浪花流东方。油菜花开春草绿,微风送来稻谷香。”一曲婉转悠扬的推剧歌《淮河情》,仿佛将听众带到了风光无限的淮河两岸。9月24日,在淮南师范学院泉山校区的阶梯教室里,一堂名为《戏曲欣赏》的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引起了各专业学生的兴趣。乐曲婉转悠扬、动作柔和俊美、唱腔委婉抒情,主讲教授通过动作演示,向来自全校各专业的100多位同学,介绍流传于江淮流域的古老剧种——推剧的演变及发展历程,这也是淮南师范学院第一次将推剧全面融入进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去。
“以前不知道推剧,选修《戏曲欣赏》后,对推剧艺术才稍有了解,感觉蛮有意思的。”该学院09级经济管理系的查云,是土生土长的安庆人,从小就受黄梅戏的影响,而今在淮南上学,接触到推剧艺术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向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推广宣传淮南推剧艺术,学校音乐系的老师还专门组织学生,成立了推剧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学校还请来推剧民间艺人为同学们现场表演,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在淮南师范学院推剧研究会,记者看到不时有学生来到练功房排练推剧选段。据师院推剧研究会负责人介绍,学校正在选拔一批热爱推剧的学生,组成歌舞队演绎推剧《淮河情》,并打算在2012年淮南春晚正式奉献给全市人民,将来还要进军中国豆腐文化节。
不过,在该校音乐系,推剧早就作为一项必修的内容,写进了课本。在必修课《中国民族音乐》的“戏曲”章节中,安排教授内容包括推剧的发展历史和经典片段欣赏,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在选修课《安徽地方音乐》中,分别将推剧与黄梅戏、花鼓灯和地方民歌列为授课内容,学生可通过音乐赏析、学唱、作曲等,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推剧演唱技巧,甚至有学生在推剧原有基础上求变创新,创作新推剧歌。
在该校2011届毕业生中,来自山东的杨中美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以《推剧演唱风格初探》为题,撰写毕业论文。江海燕老师的《推剧艺术的继承保持与市场开发方略之研究》也已入选2010年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我是宣城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推剧,感觉她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比较细腻、通俗。”音乐系大三学生王晶晶向记者介绍了她接触推剧后的第一印象。通过课程安排,王晶晶对推剧的一些文化内涵和基本唱法有所了解,她正考虑能否将黄梅戏和推剧进行融合创新。学院推剧研究会负责人欣喜地告诉记者,推剧本科人才的培养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将来还会开设班级或专业,鼓励更多的高校学子投身到推剧的传承、发掘和整理工作中,把推剧这张淮南璀璨的文化名片打磨得更加光彩夺目。
图:淮南师范学院周朝生副教授正在向学生传授《西厢记》选段中的推剧
(记者 李舒韵 见习记者 张明星 实习生 杨晨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