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蒋春明第二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上摘大奖
翰墨挥舞书写快意人生
一支毛笔,一张宣纸,一瓶墨汁。挥笔落字,洋洋洒洒。写下的,不仅仅是豪迈的大字,更是一个热爱书法的人一生的追逐。这个人,就是才获得第二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一等奖的淮南日报社“老记”蒋春明。
第二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由《羲之书画报·诗书画家》、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北京大学书画研究会协办,旨在全面展示当今诗书画家创作实力,系统地宣传当代中国诗书画家的时代风采。
一支秃笔 领他走上书法路
今年57岁的蒋春明,书法生涯已逾50年。回首结缘书法的幕幕场景,他依然记忆犹新。
“1960年,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都会经过一个邮局,邮局门口有一个姓吴的老人,写一手好毛笔字,常常吸引我……”蒋春明说,渐渐地,每天上学前、放学后趴在吴老那看他练书法成了习惯。老人被蒋春明的执着打动,于是赠送了一份在当时来说十分珍贵的礼物:一支秃毛笔、一张练过字的纸、一种蘸水练字法。
之后,蒋春明开始了书法练习,并于1966年机缘巧合地结识了书画家张蒲龄先生。张老借给蒋春明很多书,其中一本是颜真卿的《多宝塔》,这也是蒋春明拥有的第一本字帖,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他正式开始临帖,叩响了书法世界的大门。
条件虽苦 满腔热忱不曾改
为了学好书法,蒋春明寻找一切机会。空余时间,他到邮局门口看老人练字;上书法课的时候,向老师学习;逢年过节时,他去看书画展;放映电影时,他找机会到后台去看幻灯片,只因那上面有用毛笔书写的字幕……
当时的条件很是艰苦,甚至连一支正常的毛笔、一张纸和一瓶墨汁都没有。但他毫不泄气,而是开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
“最好的条件就是用毛笔蘸着掺水的墨汁在纸上练字,一遍又一遍,等纸完全变黑了,再用毛笔蘸清水在纸上无数次地练习。除了这,还有别的办法……”蒋春明说,他有时利用捡柴的机会,用干枯的树枝在地上练字;有时到淮河边上,用树枝在松软的沙子上练字;有时用手指在空中练字。
坚持不懈 成绩终于获肯定
经过几十年磨练,蒋春明的书法已经得到专家和社会的肯定。近些年来,他获得了很多书法奖项,如第十一届中、菲、日国际书画大赛中年组二等奖,第二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一等奖,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中老年书画大赛金奖……记者仔细一数,仅2011年3月至今,蒋春明就获得9个国家级及以上级别的书画比赛金奖和2个一等奖。
2010年,蒋春明被淮南市作协、书协同时吸纳为会员。2011年8月,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一级书法师职称,并颁发了书法师证。
获得一系列荣誉,蒋春明没有沾沾自喜。相反,他将这些成绩化作自信,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书法创作和研究之中。
(见习记者 陈璐 记者 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