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热线新闻 > 莫让无序采砂危害母亲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莫让无序采砂危害母亲河
【字体: 】 发布时间:2011/4/15 0:44:5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到每年的防汛期,因此,治理淮河无序采砂,成了有关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

  淮河,被淮南人民亲切的称为母亲河。淮南市境内有87公里的淮河干流,奔流不息的母亲河在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灌溉之便、舟楫之利的同时,也提供了宝贵的黄砂资源。从长远的角度看,合理有序的采砂对河道的疏通有利,但是违反科学规律、只顾眼前利益的破坏性采砂是百害无益的。

  据海事部门统计,至2011年初,长年在淮河淮南段采砂的船只已超过900艘。其中,田家庵地区450艘。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一艘载重8000吨的采砂船一航次只需一周时间:而采砂者几乎只从市场的需求和自身情况来选址采挖河砂……如此大规模的、无序的开采河砂带来了环境、水上交通安全等诸多方面的危害。目前,在淮南地区,这些危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容易造成土地流失。对河砂过度开采,打破了河床原有的冲淤平衡,导致河床下切,上方土地因失去支撑塌进河中,于是造成土地的流失。二是会给水上交通安全带来安全隐患。淮河淮南段属国家三级航道,水上运输繁忙,而为数众多的采砂运砂船只拥塞、挤占了主航道和锚地,致使营运船舶难以顺利通行和锚泊。仅以田家庵区老船坞一带水域为例:2010年11月17日,皖顺发88XX和一江苏籍船队就因避让不及,与在航道中采砂的砂船发生碰撞;2010年12月2日,船队皖淮南拖330与砂船发生碰撞事故,事故除造成船队的一艘驳船的损坏外,船队另赔付砂船32万元……自2011年1月起至今,老船坞一带水域已发生由砂船碍航引起的水上交通事故5起,320多条商船因砂船碍航滞留,直接经济损失近40万元,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保障淮河正常的通航秩序,海事部门不得不24小时值班,日夜为过往船只和船队领航、护航。另一方面,采砂所用船只几乎都是未经海事部门安检的、无营运资质的船舶,操作工人大多未经水上作业培训,无作业资质,船只和采砂行为本身亦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危害沿淮两岸的水利工程。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将水利建设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但令人担忧的是,如此过度而无序的采挖河砂破坏了河床的自然形态,部分河段河床严重下切,堤坝相对高度增加,岸坡变陡,危及堤防安全;滥采河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道水流状态,引起了河势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效益,影响了防洪总体规划和区域供、灌、排体系工程的运行。四、其他方面的危害。过度采挖河砂造成河床涮深,容易造成桥梁等水下建筑的基础外露,影响建筑的稳定性;此外,挖砂形成的深坑极易让游泳的人发生意外……

  令人欣慰的是,为治理无序采砂,继省政府颁发了《安徽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后,淮南市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主汛期期间禁止采砂的规定,并且划定了禁采区……但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重视以下几点:一、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使相关管理单位、责任方、甚至普通群众认识到滥采滥挖河砂的危害,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三、提高法律意识,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注重行政执法的同时,充分利用刑法的有关规定,对涉嫌构成刑事犯罪的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依法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依法追究非法采砂者的刑事责任,根据采砂的恶劣程度量刑;四、坚持联合执法的同时明确划分职责,避免管理上的混乱和推诿;五、加大对重点时期,重点水域的监控。

  追溯历史,有关淮河水患给沿淮两岸人民所造成的深重灾难,至今仍叫人心有余悸。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水患得到了根治。但如果任由无序采砂蔓延,势必对淮河的防汛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从某种意义而言,治理无序采砂不仅仅事关防洪、航运和水生态安全,同时更是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

  如此看来,治理淮河无序采砂不仅仅是海事部门的事,更是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的一件大事。因此,笔者希望社会各方都应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这项工作做成生态工程,民心工程。今年5月,我们将迎来治淮60周年的庆典,60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60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淮河的面貌有了巨大的改变;今后,我们更要一起努力,把养育我们的母亲河治理好,保护好,让母亲河变成真正的安澜之河,清澈之河,富庶之河!

(登成)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