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40年苦练绝活“侧反书”韵无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40年苦练绝活“侧反书”韵无穷
【字体: 】 发布时间:2011/3/24 0:00:2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正面字 反着写
40年苦练绝活“侧反书”韵无穷

      有一种特别的书法,正面看的字,却反着写,这就印证了那句话,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许多绝活都出自于民间高手。日前,淮南一市民邱家祥将近40年练就一手绝活,写出一手令人称绝的“天书”。

      3月22日,记者来到淮南田家庵平电小区邱家祥的家中,看到桌子上写有许多既不是中文,又不是外文,也不是其他民族的文字,让人难以辨认的“天书”。当记者一头雾水时,邱家祥笑着向记者解释,这是自己自创的“侧反书”。他告诉记者,所谓的“侧反书”,就是要把所写的字侧着反过来书写,正面难以辨认,但要把作品翻180度(把纸翻过来),再顺时针转90度,就能看懂所写的字都是中国字。

      据邱家祥介绍,自己是一名淮南平圩发电公司的退休职工,今年64岁,在谈到“侧反书”时,他告诉记者,在上初中时,他做笔记很认真,一些同学总是要翻看他的笔记,经常把他的笔记弄得脏乱不堪,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于是,他就想如果把字侧反着写,这样的话,别人就看不懂自己的笔记内容,同学们也不会再翻看了。1972年他参加工作,随后有了写日记的习惯,由于当时住宿条件较差,很多人住在一起,个人空间较小,他写的日记没有地方存放,因此只能放在枕头下。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他就开始自己摸索如何快速书写“侧反书”。他说,要练好“侧反书”首先在大脑中形成汉字的空间概念和整体意识,需要人的一种意念,然后慢慢摸索汉字不同以往的笔画和顺序,以便书写出正确的汉字。由于自己学的是机械制图专业,有很强的空间意识能力,因此对于书写“侧反书”来说,有着先天的条件。“看似简单的汉字,要侧反着写,并非易事。”邱家祥笑着告诉记者。练习这项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写时,经常出现偏旁部首和笔画方面的差错。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和挫折打倒,凭借着一股执着和不屈的精神,勤加练习。最终他无师自通,熟练掌握了如何书写“侧反书”。

      1986年,他想到了要到上海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但由于其他原因,未能成行。他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熟练掌握“侧反书”的技巧。“侧反书”这个名词也就是这些业内人士共同约定俗成的一个术语。目前,在淮南能够熟练掌握“侧反书”的,恐怕没有第二人了。

      邱家祥认为“侧反书”不仅极具创意,也具有很强的纪念意义。自从练出“侧反书”以来,有许多搞异类收藏的爱好者,经常向他求要作品,他从不拒绝,而且,他还根据对方的要求,写出不同特点的作品。有一次,一名合肥的收藏者慕名而来,向邱家祥以高价索取作品,但邱家祥只作为礼物送人。“硬笔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博大精深、韵味无穷,作为我的一项爱好,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陶冶情操、丰富业余生活!”邱家祥这样告诉记者。

      在采访现场,邱家祥告诉记者,《淮河早报》自从创刊以来,就很受广大市民的欢迎,是一份百姓喜闻乐见的都市报,他要用“侧反书”为《淮河早报》写一句话,来反映广大读者的心愿。于是,他挥笔写道:祝《淮河早报》越办越好!

       图为邱家祥现场书写作品。

(记者 冉韬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