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家庭文化站”里快乐多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家庭文化站”里快乐多
【字体: 】 发布时间:2011/1/18 0:07:5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上窑镇一小院成了文艺爱好者的天堂,在这里人们自娱自乐,存放快乐,敞开心扉

      一到周末,周家斌家的小院里就充满了欢声笑语,歌声荡漾、乐声悠扬,几十人齐聚一堂尽情娱乐,大家都亲切地把小院称作“家庭文化站”。1月16日下午,记者辗转来到了大通区上窑镇,找到了周家斌的家,亲自感受这一“家庭文化站”里的欢乐和热情。

      走进周家斌家的小院,一股热烈浓厚的气氛扑面而来,院子的墙上挂满了鸡鸭鱼肉之类的年货,整个院子里都挤满了人,有的拉着琴,有的敲着板,有的拿着麦克风唱着歌,人人都是一副悠然自得,自我陶醉的样子,看的出来,大家很快乐。

      趁着周家斌为大家端茶送水的间隙,记者跟他聊了起来,原来,周家斌和妻子都特别喜爱文艺活动,在退休前,两人就频繁合作,一起组织、排练、参加了许多文艺演出和比赛,并取得了不少好成绩。2005年的一天,周家斌突发奇想,上窑镇有这么多爱好文艺的老百姓,为什么不给他们提供一个文艺活动的平台,让他们在没有比赛和演出的时候也能够放松身心、一起娱乐呢?周家斌便把打算将自己的家作为大家文艺活动场所的想法告诉了妻子,立刻得到了妻子的同意。大家奔走相告,让周家斌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来自家院子里参加文艺活动的就有将近20人。

      周家斌很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的小院自从迎来的这第一批客人后,就再也没有间断过,这一唱一乐就有6年的光景。每个星期的周六和周日两天的下午,大家总会在这里齐聚一堂,共同娱乐。愿意唱歌的就可以拿着麦克风唱上两嗓子,爱好乐器的朋友就马上给个伴奏,愿意练上几把太极扇的就可以气定神闲地随意比划……“来到这里的都是朋友,大家都是从不认识到认识,从初次见面到诚心交流。”周家斌诚恳地说道。记者了解得知,这五六年间,来这里参加活动的人数一直在增加,截至目前已经达到了30余人。

      记者发现,来这里参加活动的不少都是中老年人,分别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退休员工,有的是企业老板,一位家住龙湖公园附近的大妈告诉记者,自己每个星期都要来这里,即便是坐上一个小时的公交车也是雷打不动,“图个啥?啥也不图,就是高兴呗。”大妈笑得脸上乐开了花。记者采访得知,连怀远县马城区以及凤阳县姚郢村的百姓们都慕名而来,学习花鼓灯之余深切感受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最淳朴的快乐。

      除了自娱自乐之外,一到逢年过节,区里市里要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这个小院又成了集训和排练的场所,“大家在这里玩儿惯了,有了比赛也爱来这里排练,我和老伴更是欢迎,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取得好成绩,何乐而不为呢?”周家斌笑眯眯地说道。2008年冬天,大家冒着大雪在这里排练黄梅戏表演唱,一直练到深夜;2010年,他们参加淮南市第二届花鼓灯大赛,一举拿下了“金鼓奖”;同样是在2010年,周家斌带着在这里排练的队伍登上了淮南春晚的舞台……一面面奖状,一个个收获,都夹杂着大家对这个小院的爱。

      玩的时间长了,大家爱把这个小院称作“农家文化小院”,有更多的朋友则愿意叫它“家庭文化站”,周家斌说,这里已经成了乡里乡亲、周围百姓的一种精神文化寄托,一个可以存放快乐、敞开心扉的地方。

      图:“家庭文化站”里欢乐多。

(记者 付莉荣 实习生 王艳照通讯员 王传旭 章应贵 摄  )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