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淮南民间剪纸艺人捧金揽银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淮南民间剪纸艺人捧金揽银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10/20 0:11: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10年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落幕
淮南民间剪纸艺人捧金揽银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日前,在2010年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上,淮南民间剪纸艺人张传锦和王文军的作品分别获得金银大奖,这无疑又给淮南人民增添了几分自豪。

     10月18日,在淮南田家庵龙泉村的一间房子里,记者看到了屋里贴满了鲜艳夺目,风格各异的剪纸作品。在靠墙角的一边,还有几幅巨大的,已经装裱完成的剪纸作品。看到这些作品,很难让人想象到,这竟是用一把剪刀和一张整纸完成的,其难度和复杂令人赞叹不已。张传锦正忙着手头的事情,她身材不高,面目清瘦,留着短发,给人以文静而精力充沛的印象。据她介绍,10月初,她接到了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的邀请,让她和自己的学生王文军将作品送去参加“文博会”的精品展,10月14日,他们将作品送至合肥。15日,她从上海赶到合肥,参加“文博会”,等到“文博会”结束,她便匆匆赶回淮南。10月18日上午,她接到了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陶敬福的电话,得知自己的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获得了金奖,而王文军的《四季平安》则获得银奖。听到这消息,张传锦不禁喜出望外。她告诉记者,剪纸长卷《清明上河图》,长7.9米,宽0.5米,历时3年剪成,是她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学生王文军跟她学剪纸已有七八年,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剪纸大赛上获奖。

      据了解,10月15日-17日,“文博会”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本届“文博会”上,来自上海、福建、广东、新疆、云南及台湾等地的1000多家企业云集合肥,国内外知名工艺企业、特色文化纪念企业、广大文化爱好者及市民共聚一堂。文化精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3天会期,人流如织,交易红火。第四届文博会是合肥市历年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规格最高的一次文化产业盛会。它是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和合肥市政府共同主办,总展区面积近4万平方米。本届大会共设九大展区,展示内容十分丰富。而张传锦和王文军的作品就设在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区,博览会的组委会还对中国工艺美术精品进行了评奖活动。

      在谈到剪纸艺术创作时,张传锦告诉记者,她从小受母亲的影响,深深地爱上了剪纸这门艺术,由于她天资聪慧,悟性很高,逐渐养成了剪艺不用给稿,操剪即成,刀剪并用的习惯,其作品既有北方粗犷豪放的特征,又有南方精巧秀丽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随后,记者与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陶敬福取得了联系,他告诉记者,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共有1000多件作品参评,参评人员200多名。大赛评委看到了张传锦的作品都十分惊讶,《清明上河图》刻在木质上都十分困难,而她却用剪纸将其完成。而且作品的人物刻画得非常细腻,裱工也十分精美,因此一致授予她这项殊荣。

      图为张传锦获金奖的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

(记者 冉韬 实习生 徐毓婷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