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在北美发行的News China(《中国新闻周刊》英文版)杂志(总第24期)上,以“Volunteer Leader”为主题,对一名志愿者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的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专访报道。这名志愿者就是淮南籍学子杨一,杨一以优异的个人表现不但成为园区中唯一一个学生志愿者轮值主管,还先后获得“世博会优秀志愿者”和“世博园区文明服务标兵”的称号。国庆期间,杨一回到家乡淮南,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翻开杨一的个人简历,中学广播站站长、大学文艺部部长、华东师范大学学生会主席、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世博会园区管理岗位志愿者……等几十项的个人经历一一历历在目,从中不难看出他的个人能力很强、经历也很丰富。杨一从小就比较热衷于一些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在考上华东师范大学之后,三年中,他从一名普通的学生会成员,成长为一名学生会主席。他认为,学生会工作就好像是人生中的一个缩影,可以在不同的时期体会到不同位置上的人的心态,他在短短三年中可能体会到了别人10年的经历。
通过从事学生会工作,杨一得到了别人的认同也体现了自我的价值。他在学生会三年中的经验积累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也让学校的领导老师们看在眼中,因而推荐他成为了世博会园区中唯一一个学生身份的志愿者团队的领导。
上任后,他负责拥有60名志愿者的团队,为世博园区某国家馆日的所在地以及园区的新闻中心服务。
每天早上,他们5时30分起床,6时整集合,要在早上8时赶到服务地点,每次,杨一总是比别的志愿者早起半个小时,提前到达集合地点。由于是管理岗位,他的工作地点不固定,每天在安排好其他志愿者们一天的工作后,就不断地巡岗以解决小组成员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向园区管理部反映。
对于工作,杨一有自己的体会:“由于主办方常规时间表的增加和取消,而导致了志愿者团队的任务经常性地发生变化。因为之前的分工不同,一些志愿者可能会很忙,一些志愿者可能会闲一些,也有一些志愿者们会排不到自己心仪已久的工作。每当这时,他们就会向我发出为什么排他不排我的质疑,这可能就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多的问题了。遇到这个问题时,我会尽量公平地对待每个志愿者,尽量轮着来。”
在世博园区中,志愿者们是与游客们最直接的接触者,他们的建议往往会给园区管理者很大的启发。
由于杨一这个志愿者团队们的用心工作,使得园区在维持游客秩序方面越来越完善,以至于几个月后,园区管理部在整体评价志愿者团队们的服务时,还对他们的工作赞不绝口。
而杨一在世博园区15天的服务结束后,又被挑选在8月14日-24日十天内,参与上海市政府主办的“港澳学生上海世博参访”活动的组织接待工作。
短短十五天的世博园区志愿服务结束后,杨一在后来的几个月中又先后三次以游客的身份前往世博园游玩。“世博会给我们一个机会了解世界,因为你平时未必有机会、有时间和精力去看那么多国家,通过这些国家馆,有机会了解一下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图:杨一(右一)在工作中。
(记者 李 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