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闻,淮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依照相关规定,果断采取措施,清理了两名不合规定的药品零售企业的“挂名药师”。如此严格的把关之举,既是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同时也给药品零售企业敲响了警钟,戴上了“紧箍咒”。
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不久前,他们在审查一份药品零售企业筹建申请材料时,从提交的两份药师证明和工作简历中看出了蹊跷,审查人员发现,在申请材料中,两名药师的工作简历未反映出工作单位,而药师资格证中注册单位则又是某家药品生产企业。随后,工作人员立即向该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两名药师均为企业在岗人员。为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照相关规定,对提供虚假材料申请人作出了终止受理的决定。
现在,绝大多数药品零售店都通过了gsp认证,提高了药店的药品质量管理水平,保障了人们群众的安全用药。尽管如此,一些药品零售店的经营者迫于市场的竞争压力又打起了“擦边球”,存在着“药师挂名”现象。有消息说,事实上,这些“挂名药师”很少甚至根本不到挂职的药店上班,也不能指导消费者合理用药,从而给消息者用药安全埋下了隐患。还有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就是在一些药店的售药过程中,尽管有药师负责审核处方或推荐药品,但更多情况下,面对顾客的还是药店店员。因此,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对药店店员进行必要的药品知识培训当是驻店药师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一些不诚信的申请人为骗取各类行政许可,而提供一些“挂名”甚至虚假的药师证明。令人欣喜的是,针对这些问题,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接收各类申请材料时,能够做到严格审核药师证明和药师离职证明文件;在药店开办现场验收时,也能够把审核药师证明原件和现场提问、测试药师从业能力等作为审核重点。与此同时,他们还出台了《药品零售企业驻店药师登记备案管理制度》、《淮南市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技术人员“黑名单”制度》要求药品零售企业驻店药师每两年进行一次登记备案,每半年将各驻店药师登记备案情况进行通报。
药师虚挂名的行为,不过是市场经济下不法分子新的谋利手段,各种变换手法、企图混水摸鱼的做法,其最终目的还是坑骗群众。只要我们擦亮眼睛,认真执法,就能真正起到规范市场,保护群众的作用。
(登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