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勇救落水儿童牺牲的“平民英雄”徐明宏
接到有关“徐明宏”的采访通知时,大家说这次采访是特殊的,因为这是一次“没有采访主角的采访”,我们文章里的主角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2010年7月26日清晨,54岁的徐明宏和妻子一起到地里为庄稼锄草、打农药。为了一鼓作气把农活干完,两人顾不得吃午饭,一口气干到下午三点多钟,夫妻二人才拖着疲惫的身体骑车往家赶。
当经过淮河大堤祁集乡祁集渡口附近时,听到河里有人呼救,徐明宏看到离岸约30米远有3个孩子在激流中时沉时浮,危在旦夕,来不及脱掉衣服,他便扑向河中。
“晌午饭也没得吃哪有得力气救人呀?”妻子的劝阻被置之身后。
滚滚洪水急流中。用尽全身力气,徐明宏分别将3个孩子拼力托拽到河边,而精疲力竭的他,在离他只有十几米远的妻子的呼喊中沉入激流……
一个多小时后,徐明宏被赶来的民警和群众打捞上来。这时,他的双手仍然保持着托举最后一个孩子的姿势,在场所有人潸然泪下!
徐明宏就这样走了,走在了他生命的第54个金色年轮上,走得悄无声息又惊天动地,走得大义凛然却又令人痛惜。
在他去世后几天里,徐明宏昔日的同事,要好的亲朋,帮助过的乡邻来了一拨又一拨,他们都不愿相信徐明宏已离去,还想像从前一样亲切地握一握他的手。
徐明宏是个什么样的人?
8月1日,是送别英雄徐明宏的日子,这天,5000余名干部群众来到潘集区祁集乡祁平路,只为再看他最后一眼。在大家深深的怀念和无限的敬佩中,我们对徐明宏有了一个简单而初步的印象,大家在他身上使用最多的词汇是“勤劳、孝顺,热心、朴实,勇敢、正义”。
对人生,他总像一根桩子,把自己永远“楔”在勇敢和正义之上
“徐明宏能够救人一点都不奇怪,他就是这样的人。”徐明宏的乡邻这样告诉记者。早在1991年夏天发洪水的时候,他就下淮河救过一个老太太。
凡人壮举感动人。参与搜救的几位村民说,会游泳的人也不敢在汛期跳进淮河救人。祖祖辈辈居住在河岸边的村民们太了解淮河了,河面看似平静,但水下却暗流汹涌,处处有漩涡,一旦落水,非常危险。这一点,徐明宏不会不知道。
“已经救起两个孩子,明显体力不支的情况下,还是毫不犹豫地返身去救第三个孩子,俺知道我弟弟一定会这么做的,因为他从来就是那么重情、重义。”徐明宏的哥哥告诉记者,别人遇到困难和危险,只要让徐明宏碰上,就决不会袖手旁观。徐明宏牺牲前半个月左右,他和弟弟去医院看朋友,在医院门口看到一位老人弯着腰开一辆装满砖头的三轮车车锁,他马上走上前去帮忙开锁,几块砖不小心掉下来,他推开老人,自己脚趾头却被砸伤了。
“前年春节,我和徐明宏一起去买年货,在市场上遇到协管陶多昌追赶一个小偷,大过年的大家都不想多事,可徐明宏却拦了上去,腿都被小偷踢伤了,淤青好大一片。”乡邻曹涛充满了敬佩。
徐明宏就是这样将大灾大难、大是大非等关键时刻涌现出的英雄精神沉淀为平时的生活、平凡的人生中的表现,把“责任、勇敢、正义”等时代精神时刻放在心中。
对乡邻,他就像一位诚恳的大哥,给人帮助也给人战胜困难的力量
徐明宏最爱说:“能帮人是幸福。”正是这种幸福观,让徐明宏认为做好事“很平常”。
在邻居看来,徐明宏是“真正的好人。”
“徐大哥咋就这样走了呢,帮助邻居做什么活,从来都是看在眼里,默默地就做了,不求回报。现在,俺有时在路上看到长得和徐大哥像的人,心里就难受。”和徐明宏做了七八年邻居的平丽,直到徐明宏去世已半个多月的今天,提到他仍泣不成声。
今年夏天几场大雨,家里的屋顶漏了,是徐大哥上房顶检查自家屋顶时,默默给俺家的也修好的。当俺发现时,徐大哥还爽朗地说:‘这次沥青不够用了,就只先铺了一层。等回头,再帮你铺一遍。’可还没等到铺这第二遍沥青的时候,他人就不在了。”
“徐大哥是俺们这片最热心的人,就在今年夏天,大家都在门口晒麦,突然老天变了脸,眼见着就要下暴雨了,身手利落的徐明宏收完了自己的麦子,来回跑着帮助2、3户人家抢收麦子……”邻居陈晋美深情的回忆道。
“俺们这排房子前的下水道,这些年几乎都是徐明宏清理的。俺们这排房的自来水管,这几年冬天都是徐明宏包起来防冻的……现在想来,可能是他做好事成自然了,我们也都习惯了,现在想想,像徐明宏这样一直做好事真的是不易呀!”听乡邻们含泪讲述徐明宏的故事,真情似水清澈,朴实如山无华,像追忆逝去的亲人。
对家庭,他就像一个温馨的港湾,让妻子、孩子和亲人感受到无尽暖意
徐明宏家的小院虽然简陋,却收拾得井井有条,非常干净。
“俺家老徐在家从来不闲着,在外干活回来,做饭、打扫卫生还都是抢着干。俺现在最后悔的是,他走的那天,中午都没能给他吃饱。”不能再为丈夫烧上一顿饭成了徐明宏妻子永远的痛惜。
徐明宏的四个儿女受父亲的言传身教,个个也善良、勤劳。事发后,他们没有向组织和被救孩子的家长提任何要求。他们哽咽着回忆,父亲在记忆中从来就是吃苦耐劳,忠厚谦和,乐于助人的。
“爸爸是一个勤快人,更是一个孝顺的人,姥爷去世时,因为不放心年迈的姥姥一直紧紧的握着爸爸的手,爸爸却说:‘放心,妈我一定会照顾的好好的,这个家有我在。’”姥爷闭上眼时,很安详。“现在姥姥和我们住在一起,已经82岁了,常常腿疼,尽管每天劳动很辛苦,可爸爸只要在家每晚都会给姥姥按摩洗脚,可是现在他走了,姥姥肯定受不了!”大儿子徐涛说。
徐明宏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就是:只有初中文化又不富裕的他还培养了两个大学生女儿。现在两个女儿都已经从厦门集美大学毕业并在当地就业。“听妈妈说,我们上学期间,为了能让我们在学校里过得好一点,爸爸每天起早摸黑的在外打工,有时累得连饭都不想吃,就想好好睡上一觉,休息成了‘奢望’”。而此时,二女儿徐平更加感怀父亲。
大女儿徐纬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帮爸爸实现“看看大海”的夙愿。爸爸常说,在淮河里溜了一辈子,哪天到鼓浪屿里去游一把,爸爸喜欢大海,他没见过大海,却一直怀着对大海的向往。如果天堂里有人来人往,相信人们一定会带爸爸去看海。
“避苦求乐是人性的自然,
能苦会乐是做人的坦然,
化苦为乐是智者的超然。”
至今,在徐明宏生前的房间里仍贴着这么一幅字,徐明宏的女儿徐纬告诉我们这是爸爸喜欢的。爸爸这辈子为了我们很辛苦,可他却很坚强、很乐观,他就是这么一位能吃苦耐劳,苦中求乐的一个人。
在徐明宏的追悼会上,看着他的照片,突然发现这个憨厚朴实、面色微黑的“平民英雄”的笑容是如此明朗。于是我们想,也许正是他永远“向往光明”,才有了他善良为人、真诚爱人、无私助人;临危不惧、无私无畏、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境界。而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大力宏扬的传统美德。
“平民英雄”徐明宏给予我们的感动,绵长而深远……
(记者 张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