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轻松快乐游世博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轻松快乐游世博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5/13 23:39:0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世博会博大精深,世博园点多面广。如何做到“不出国门,看遍世界”,对于每一位准备去世博参观的游客来说,这也是一门学问。
                                                  
——记者探访世博园(五)

      上海世博园区方圆5.28平方公里,跨越黄埔江两岸,呈东西走向。记者大致推算,好比陈洞路立交桥——泉山路口——安成铺——陈家岗一个矩形方块。偌大的园区内,各类展馆星罗棋布,各种演出精彩纷呈,各国美食应有尽有。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无限的体验,将精华与惊艳浓缩,对于每一位即将亲临世博现场的观众来说至关重要。

      游园善用车与船

      世博园几个热点场馆之间的距离较远,日本馆在浦东园区的最东边,英法德意馆在西边位置,一些好玩的企业馆又在浦西,如果要尽可能多的领略各场馆风貌,就得多多利用园区内的交通工具。为满足参观需求,世博园区提供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水上交通三种交通服务方式,分别设有一条轨道交通线、三条地面公交线、两条观光线、五条越江轮渡线、四条入园水门航线和三条离园水门航线,而且在园区内运营的车船全免费。记者亲身体验了部分交通工具,感到十分的方便,各个大巴站点三五分钟就有一辆通行,过江轮渡的等待时间最多也不超过15分钟。世博园里的每个路口都有志愿者,随时能指导你想去的地方。

      哪些物品可以带入

      为了保护参观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安全、有序的参观环境,组织方颁布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观须知》。观众入园时,除了中国法律法规禁止的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等危险物质、管制器具等物品外,还有以下物品不能带:软硬包装饮料、酒精饮品等液态物品;打火机、火柴等点火器具等。虽说《参观须知》表明园内的吸烟区特别设有专门的点火器具,记者在园区内转了一圈,没有发现有点烟器具,为了世博园整洁清新的环境,“瘾君子”们还是不吸为好。

      记者感受到,严禁携带的东西虽然比较多,但组织者仍然不失人性化的一面。例如婴儿要喝的泡好的奶粉以及疾病患者所需的液态药品,就不在液体的违禁范围内。还有残疾人的手推轮椅、电动轮椅、婴儿车等虽然也是代步工具,但同样允许带入进园,园区内也能随时免费租用。夏季将至,游客们可以随身携带折叠太阳伞,一旦发生中暑现象,园区内有多个医疗救护点能为你提供救治。

   世博园美景多多,是摄影爱好者们的天堂,双肩背包、专业单反相机和三脚架经过正常安检均可带入园区。

   平和心态很重要

  “不出国门、看遍世界”,记者认为,世博会精彩异常,为每一个人提供了一次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好机会。开幕以来,各类游览“攻略”“手册”也确实令人眼花缭乱。专家提醒,游览世博会不是简单“赶集、赶热闹”,要充分理解盛会的意义和精彩之处,并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

  世博会官方影片《城市之光》的导演周亚平建议:有针对性的参观园区,对世博的了解不是靠数量来取胜的,并不是说美国馆、日本馆、德国馆这些展馆都看到了,通过数量的积累去看世博,这样你反而很难获得你想要的东西。去世博之前通过媒体,将有哪些新颖的,有内容的,有创意的,有特点的馆了解清楚。

  著名媒体人吴钧说,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一定要通过世博悟出什么会比较困难。倒不如彻底放松自己,就像春游、夏游,开放一下自己,呼朋唤友,老人、孩子,一起去,就当做一个大PARTY,在那个里面去交谈、感受,欣赏歌舞表演,难得的闲坐半日。

  《中国青年报》日前发表文章:零点公司的一个调查显示,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有展馆、展区中,中国馆的期望人气值最高,60%的市民都想参观。这可能是个误区。如世博门票上的一句话“不出国门,看遍世界”,世博会是欣赏各国科技、文化的绝好机会,是和不同国家的人平等交流的好机会,千万不要只为了中国馆的宏大而孤芳自赏。毕竟,世博会不是争夺冠军的竞技场,而是融会贯通的大舞台。

  图:记者在非洲联合馆采访

(记者 张 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