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绵为笔,以水当墨,地面作纸,每天晚上8点左右,一位老同志都会在洞山中路的地砖上苦练书法,他就是58岁的周先鸿先生。地砖上的每个字在霓虹灯的照射下“神采飞扬”,“大地书法”渐渐成了晚间洞山中路一道颇具文化味的风景。
大地书法 让人拍案叫绝
3月7日晚8点,记者来到市政府大门对面。在现场,记者看到一位老人挥墨正酣,他半弯着腰,用一支特殊的笔在地面上“走龙蛇”,只见每个字都有一块地砖(边长半米的正方形)大小,不一会儿,一幅行草书法一气呵成。当记者看到“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两句时,从周先鸿的书法中感受到了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虽然是春寒料峭,但是路过的行人都纷纷驻足欣赏。周先鸿的笔很有意思,前端是一个海绵,像个小孩子的拳头,修剪成毛笔尖状,笔杆是一个中空的不锈钢管,写字的时候把水从尾端注入不锈钢管,再用海绵写字,原理有点像钢笔。这样的笔用周先鸿的话来说既经济又好使,而且写的字不是马上就干,一般几首诗可以在地砖上保留个几分钟。大约一个小时,长达30米左右的地砖上,都被周先鸿写了一遍,三矿泉水瓶水也已用完,周先鸿当天的“功课”就完成了。看到周先鸿写完字,记者忍不住“技痒”,拿着海绵“毛笔”在地上“挥毫”了一下。记者感觉,在地上用海绵笔写字和在纸上写毛笔字虽然相通,但在用笔上还得另下一番工夫才行。
4年前与“大地书法”结缘
周先鸿是安徽肥西县人,他退伍后进入湖北宜昌的中化十六建工作,在部队的时候,周先鸿就已迷上了书法,他从颜体入手,广涉百家,主攻行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由于字写得好,在工作期间,从事焊接工作的他经常被单位抽调去写宣传标语。他的书法作品也经常获得一些奖项。但这都不是主要的,周先鸿认为书法能锻炼身体,陶冶性情,增强记忆。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公司派往山东潍坊工作的周先鸿看到有人在大地上写书法,他突然想到自己也可以写呀,在地上写字,既能锻炼身体,而且与自然溶为一体,更能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就这样,在快退休的时候,周先鸿开始挥洒他的“大地书法”了。在写字的过程中,潍坊市书法家协会的理事有一天见到了他创作的“大地书法”作品,很是欣赏,便推荐周先鸿加入了潍坊市书法家协会。
虎年开始能源城里写大地
2007年,周先鸿退休后,凭着自己积累多年的经验,他在广东找了一份工作。2009年9月份,公司把他派往安徽淮南工作。周先鸿说,虽然自己家在肥西,但是他很早就离家在外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他来过淮南,那时的淮南被人称作煤城,不光有煤,还有很多煤灰,现在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不光城市整洁,而且道路非常漂亮,有大城市的风范。去年9月份来到淮南后,他只在家里用宣纸练练字,直到2010年春节前,他“瞄”上了洞山中路。这里晚间霓虹璀璨,光线很好,而且道路宽敞。就这样,周先鸿白天去工作,晚上8点左右带上自制的工具,不管天有多冷,只要不下雨下雪,他都来写上个把小时。许多从这里经过的路人都对他的字、他的“笔”充满了好奇,还有人用他的“笔”也在地砖上涂鸦两笔,然后哈哈大笑几声,现场一片欢乐!
图:周先鸿在挥洒他的“大地书法”
(记者 陆士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