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七言“打油诗”写成另类感谢信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七言“打油诗”写成另类感谢信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11/11 23:21:3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系71岁老人的“公开作品”

      张贴在各单位门口的各种感谢信,想必您一定见惯不怪了;但一封由44句七言“打油诗”组成的另类感谢信,您一定不曾见过。11月6日,张贴在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谢一医院大门口的这份另类感谢信,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球。

      日前,记者在谢一医院的大门口看见了这份《致谢信》,上写着:“老汉结石七八年,经常折腾夜未眠”、“手术室内像前线,护士麻醉前后忙”、“病愈出院心中喜,伏案灯前吐真言;千言万语道不尽,希望贵院永领先……”这篇以叙事为主体的“打油诗”,讲述了一位身患胆结石的老人从患病、住院,一直到手术、康复、出院期间的整个过程。整篇诗句多为七言,用语多白话文,每句结尾大多押韵。“打油诗”落款是“孙国昆(71岁)”。

      也许对于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来说,写出这样的“打油诗”来不算难事。可对于其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作者孙国昆老人来说却并非易事。孙国昆老人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大胆地将自己的诗公开出来,在此之前,他只是喜欢随口编几句自娱自乐。孙国昆老人曾是谢一矿电影院的电影放映员,虽说工作也和“文化”沾边,碍于文化程度有限,写诗却不敢轻易尝试。

      而这首“打油诗”却是其情之所至。孙国昆老人告诉记者,他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写出这首“打油诗”的。在出院的前一天晚上,心存感激的老人决定以“写诗”的方式感谢医务工作者的精湛医术和周到服务,于是从当晚8点多开始动手写,一直写到夜里近凌晨1点,才最终完成了这篇“大作”。然后他又托朋友用毛笔抄在红纸上,张贴在了医院门口。

(记者 顾成家)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