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毛集实验区的夏集镇是有名的“江淮米都”,水稻是这里的主打农业。眼下,秋收刚过,往年,看着收获的粮食,这里的农民朋友又喜又忧,喜的是水稻大丰收,忧的是粮食囤积在家里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损耗。而如今,农民朋友存储粮食就不用费心了,夏集镇的多家大米加工厂今年开始顺应市场需求,摇身一变成为“粮食银行”,农民把收获的粮食存放在这里,想要折成现钱可以,想要提取粮食也可以,方便实惠,既可以像存取钱一样到“粮食银行”里存取粮食,还不用担心虫蛀、老鼠咬或者霉变等损耗,让粮食在这里保值甚至增值。
余粮有处存
11月1日上午,在位于夏集大米一条街的一家米业有限公司门前记者看到,许多农民开着拖拉机、农用车,排成长长的队伍前来存储粮食。夏集镇刘楼村村民吕东江这次拉了3万多斤粮食打算存进“粮食银行”,用他的话说就是,存在这里既方便又有安全感。
“以前把粮食在家存着,赶到下雨天就霉变,而且现在农村搞新农村建设,我们都住进了新房子,也没那么大地方放粮食了。”吕东江告诉记者,现在把粮食存进“粮食银行”后,想用钱就来取粮卖成钱回家花,想吃米的时候到这就能弄米回家吃,到时候粮食涨到什么价格“粮食银行”就给什么价格,就好像在银行里一样,比较方便,他们觉得十分安心。
以银行的理念来经营粮食,农民只要把当年收下的粮食存入“粮食银行”的仓库,工作人员就会根据当年出粮率的标准填好一个单据交到农民手中,以后农民朋友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凭着单据随时到“粮食银行”提取原粮、成品粮或者粮油食品。如今,这种代民储粮,随时支取新的粮物的“粮食银行”,大受农民欢迎。
存粮很划算
记者采访时,还碰到了另一位前来存粮的农民朱小兵。朱小兵说,他仔细算过账,他认为把粮食存在“粮食银行”很划算。
正如朱小兵所说,“粮食银行”不仅使农收获的粮食有地方存,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把粮食放在那里,还是一件非常实惠的事。夏集洪涛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洪玉君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按照现在统一的基准折率,农民把100斤稻谷存进粮食银行,1-3个月内可以换回69斤大米,半年内可以换回67斤,半年后是65斤。如果农民把稻谷放在家里,按照国家标准10%的储存损耗算,100斤让10斤,那么到下半年100斤变成90斤了,再假设又有10斤被老鼠吃掉,90斤稻谷产出的米如果是打七折的话,七九63斤米,反而比半年以后到我这里来拿的65斤米少2斤,农民还是合算的。”
粮食银行 一种产业化制度创新
夏集镇目前有30多家“粮食银行”,覆盖率和存储量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夏集镇农业办公室主任陈敬奎表示,“粮食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农村资源,是农业产业化的一种制度创新,将储粮农民与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紧密联结起来,既能带动上游农民进入市场,又促进下游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一旦庄稼歉收,“粮食银行”能及时供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存粮农民的利益;当连年丰收粮价较低时,农民可以将粮食存进“粮食银行”,等价格上升了,再向市场抛售粮食或者直接出售给“粮食银行”,从而规避市场的风险。
陈敬奎还告诉记者,夏集镇一共有10个行政村,耕地面积4万亩,明年他们打算让镇上每一家粮食加工厂都形成一个“粮食银行”,在“粮食银行”运作成熟的基础上,每家“银行”还将与各个农户签订合同,把农民收下来的粮食存入粮食银行,使粮食银行获得更大的流动资金,使广大农民得到更大的效益。
(记者 张春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