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记者采访了年过九旬依然精神矍铄的“武坛泰斗”蒋浩泉教授

蒋浩泉是世界著名武术大师,中国第一位武术博士。抗战爆发期间,为慰问前方抗战将士和救济孤儿募捐,他在重庆、上海等地连打了十几场拳击,大获全胜。他先后击败英国拳击手史蒂文森、美国莱州业余拳击冠军白克勒等拳击高手,威震拳坛,被誉为“一代拳王”、“活着的霍元甲”。2000年,他被央视“成就100——世界杰出华人”栏目,推选为杰出人物。
10月23日,应淮南六合八法拳研究总会会长吴英华之邀,今年93岁高龄的蒋教授出席了“武林风”中国功夫与泰拳在淮进行的巅峰对决。他这是第二次来淮南,结缘淮南与他的老师,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吴翼翚有关,得知师母和吴翼翚的儿子吴英华都在淮南,这里从此成了他时时牵挂之地。此次为了赴吴英华之约,他专程从美国赶来。谈起淮南的变化,蒋教授喜形于色,大赞淮南的快速发展。
1977年,蒋教授受国家教委委托编创高等学院武术教学教材“青年长拳”,他来淮举办了武术教材培训班,谢家集地区的10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蒋教授回忆当时的情景说:“那时,淮南没有可以训练的体育场馆,学员们在露天里学习武术。当时,培训只有一两周时间,但是,那些学员学得很认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样,就请你代我问候他们安好。”
为弘扬中华武术,蒋教授至今仍活跃在世界武学教坛上。1987年,蒋从安徽大学离休后,为了将中国武术推向世界,他应邀赴日本教授武学,在日本各地授课80余场。1988年,蒋应美国夏威夷欧陆理工研究大学之邀,前往讲学,获颁荣誉博士证书,同时担任洛杉矶国际中西技击总会会长,定居洛杉矶。好莱坞功夫明星马小龙、美国女弟子米西莉等人被他收为国外入室弟子。蒋教授以武会友,传播、交流,联合世界各国武林精英,为中华武术推向世界、进入奥运,不遗余力。1993年9月19日,蒋在美国洛杉矶倡议全世界武林支持北京申办奥运,并举行了争取中国武术入奥运的特大行动。今年“十·一”,他应邀在天安门观礼台上观看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盛大阅兵式。他满怀深情地微笑着说:“祖国强大了,我们身在海外的炎黄子孙深感骄傲、自豪。”
人物链接:蒋浩泉于1917年生于江苏常州新闸镇。在蒋三、四岁时,他三叔便开始教他打拳、游泳,五、六岁时便练得一身好水性。性格活泼的蒋,受到村旁庙里一位擅长武功的和尚所赏识,偷偷地传授给他逍遥掌。蒋浩泉天性聪颖,很快就掌握了这一拳法。
1932年夏天,年仅十五岁的蒋考进了南京中央国术馆少年班。在四年多的学习期间里,他每天凌晨三时便起床练功,风雨无阻,练就了一身扎实的武功,南北拳、内外功无一不晓,无一不精,成为同窗中的佼佼者。在1935年举行的全运会上,他与现任北京体育学院教授的张文广一起表演空手夺枪,被评为全国第二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辗转到了香港,师从英国教练艾姆巴练习拳击。他把中国武术的基本功揉合到拳击技术中,不久,技艺便超过了教练。解放后,蒋投身到新中国的体育事业中。他获得过全国跳水比赛的男子跳台跳水冠军;在华东地区和全国体操比赛中,获得过男子体操全能第二名和自由体操第五名,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担任了全国首次试验性拳击比赛的总裁判长。这位多才多艺的“技击泰斗”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蒋在国内外历任全国及世界级武术、搏击散打比赛总裁判,并获得了中国国家级及美国国际级武术裁判员称号。
图:蒋浩泉教授在接受记者的采访。
(记者 张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