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我有幸参加开国大典群众游行;60年后,我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场景”

10月1日上午10点,家住大通区九龙新村的87岁老人李屏垣坐在电视机前,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专注地盯着正在直播的阅兵式。60年前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他和自己的同学一起,参加了开国大典的群众游行,接受了毛主席的检阅,也经历了人生中最自豪和最幸福的时刻。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阅兵式伊始,便是升旗仪式。当庄严的国歌声从电视机里传出时,李屏垣立刻带领全家起立并齐唱国歌。当观看当天的阅兵式时,李屏垣一直仅仅握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并不时挥舞助威,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参加开国大典游行时的场景。
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李屏垣在淮南煤矿从事地下工作的身份很快公开,随后不久他便被安排到中央团校进行学习。“当时我们还在上课,突然就被通知要去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游行。”接到这个消息后,李屏垣和他的同学们都十分高兴。“开国大典游行的前一天,我们就从学校所在地河北赶到了北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等待着第二天的游行。”李屏垣当年参加的是学生方阵的游行。“当我们的游行队伍开始经过天安门城楼时,我们使劲挥舞着双手,一遍又一遍地高呼口号:‘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那时真是激动不已,感觉全身的热血都在燃烧。”
老人边说边仔细盯着电视屏幕,看着电视中胡锦涛主席的检阅路线,老人如数家珍地一一点出了天安门城楼、观礼台等位置。”虽然当年的条件和现在根本没法比,但是我们激动自豪的心情是相同的。“今年的国庆阅兵,李屏垣老人最关注的是接受检阅的国产军事装备。当电视机中军事装备方队开始接受检阅的画面传出时,李屏垣时而凝神静听,时而发出声声感慨:“军事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不简单啊,我们的国防科技水平在不断进步,正在形成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体系。”老人说,当年阅兵的时候,我们的装备大部分都是国外生产的,而如今中国的战车、雷达、巡航导弹等现代化装备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阅兵式结束后,李屏垣老人仍旧坐在板凳上,盯住荧屏,不愿离开。他对记者说:“曾经参加过开国大典群众游行是我最大的骄傲,而通过每次的国庆阅兵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是我最大的享受,衷心地祝福我们的国家明天更加美好。”
图:李屏垣老人一边收看阅兵式一边向孙子介绍当年的情景。
(记者 张春翔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