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听老水利说淮南水利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听老水利说淮南水利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9/8 0:05:5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倪泽寰,是一位把水利事业作为毕生追求的人。他是上世纪60年代毕业的水利专业的大学生。从大学毕业至今,他为水利事业奉献了45个春秋。他曾担任过技术员、原水利局长,现又担任田区农林水利局水利顾问,他主持编纂了《淮南市水利志》并曾参与建设了淮南市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8月31日下午,记者在淮南市田家庵区农林水利局的办公室里,与这位和蔼的长者面对面交流,在倪泽寰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了有关淮南水利的一些故事。

      倪泽寰是一位长者,年已七旬,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两鬓霜染,面带微笑。谈起自己啊,倪泽寰说,他和水利工作的缘分不浅。1959年,倪泽寰从淮南二中考入安徽水电学院(现已并入合工大),196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六安投入到著名的淠史杭工程建设,一干就是11年,11年中,倪泽寰从一个大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技术员。1975年,他回到了淮南,在当时的淮南市农林水利局任技术员,1992年担任淮南市水利局的局长,2000年退休,现在担任田家庵区农林水利局的水利顾问。期间,他主持编纂了《淮南市水利志》。作为一个老水利工作者,倪泽寰对淮南的水利事业了如指掌,侃侃而谈。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咱们淮南市没有什么像样的水利工程,水利建设主要以防洪为主,上世纪50年代后期和上世纪60年代相继修建了60多公里的淮北大堤以及30多公里的城市圈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是发展灌溉,着手解决排涝问题。就在1975年,为解决当时淮南潘集严重的内涝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对兴建矿井的威胁,刚回到淮南参加工作的倪泽寰就起草了泥河治理工程的规划报告,从那时起,作为泥河治理工程重要项目的芦家沟抽水站开始建设,1980年抽水站主体工程建成,后由于产业调整,工程缓建。

      上个世纪90年代,水利建设真正放在了排涝问题上来,除了继续修建芦家沟抽水站外,还在凤台县修建了一个重要的排涝站——禹王站。芦家沟抽水站直到1999年基本完成,4台3000千瓦的机器全部安装到位。2000年开始受益,倪泽寰清楚地记得,2003年淮南大水,芦家沟抽水站开机2212台时,总排水量28128.5万m3。那年啊,原本潘集的内涝区,数十万亩庄家一片丰收的景象。20多年的芦家沟抽水站的建设给倪泽寰和许多淮南老的水利工作者留下深刻印象,也从中培养出了淮南的众多水利技术人才。至今还有人称芦家沟抽水站是淮南水利建设者的“黄埔军校”。

      从新世纪开始,淮南市的水利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3年以后保庄圩工程标志着城市防洪更进一步。由倪泽寰参与的田家庵史院保庄圩工程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如今,石姚湾退堤工程以及上下六坊堤废弃工程显示我市水利工程向更高的台阶迈进。而现在身为田家庵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顾问的倪泽寰说,今后水利工程会向节水灌溉,农村饮用水安全等工程纵深发展。

      几十年的建设使淮南的水患逐渐减少,为农业丰收做了保证。原来的潘集内涝严重,最重时水可以淹到现在潘集袁庄大街。现在基本没有这种现象了。为凤台淮河防涝灌溉而建的永幸河排涝站使几十万亩庄稼受益。

     “原来干事业啊,全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倪泽寰说,“以前没有什么像样的装备和设备,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靠的还是双手和铁锹,而现在是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化设备啦。上世纪80年代之前,双腿就是主要的交通工具,1975年的时候,他和当时的淮南市农林水利局局长孙启迎去泥河查勘,整整徒步走了几十里路,1978年,水利局一个科也就一辆自行车代步。那时用的专业工具就是地图、计算尺。通讯则是手摇电话、人工传信等方式。现在不同啦,现在的汽车代替了自行车,GPS定位系统比地图更准确,对讲机,手机很普遍,还有遥测技术,坐在监测房间内,就可以看到水位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咱们国家的发展都是紧密相连的。”

      干了几十年的水利事业,退休了仍然不闲着,许多人不理解倪泽寰的做法。而他却有他的想法:“我热爱水利工作,我愿意干。投入进去,把握水利建设的最新动向,和社会建设紧密相连可比在马路旁打扑克有趣多了!”

(记者 陆士宇)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