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到来,“关爱儿童”的话题也就越发受到关注。但“关爱儿童”同样也是一件做起来要比说起来难得多的事情。
也许很多人都以为,现在的儿童都是父母等长辈们的掌上明珠,够幸福的了。换言之,“关爱儿童”已成为大人们的自觉行为,无需多言。其实不然。
殊不知,正是一些家长们的过分溺爱,让不少儿童,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便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其所承担的启蒙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前沿和发端。而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家长和家庭如何让儿童在“自尊”的同时也学会“他尊”、在接受关爱的同时也学会自立(而不是一味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独享其成的同时也学会分享、在被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学会独立思考……确实是一件十分重要而又不易之事。
家长、家庭如此,那么社会又怎样呢?且不说农村大量“留守儿童”因从小缺少父爱母爱而郁郁寡欢、童真童趣丧失殆尽,城里的孩子因从小生活空间狭小、接触大自然机会甚少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单是文化教育方面对儿童成长有着很大负面影响的因素就很多:一方面,荧屏、网络的“精神污染”、沉重的学业负担、繁多的“特长培养”……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少年儿童的生存状态和受教育情况就更加不尽如人意。
由此可见,“关爱儿童”的话题依然沉重,值得为儿童去办的实事亦举不胜举,其任重道远是不难想象的。笔者在此真诚地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关爱儿童”活动之中去,从而让这些祖国的花朵们开放得更加娇艳,进而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徐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