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税部门倾力支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纪实
近年来,淮南市国税局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首要任务,积极找准税收与经济的结合点,既坚持依法治税,又注意涵养税源,帮助企业“越冬”,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走出了以税收促发展、以发展增税收的新路子,为淮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1至4月份,全市累计入库各项国税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36%,增收4.1亿元,超序时进度近6个百分点;国税收入总量居全省第6位,增幅居全省第2位,完成进度居全省第3位,有力地支持了淮南地方经济的发展。
以聚财为己任,依法组织收入,壮大地方财政实力。税收收入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淮南市国税局始终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政策性减收的双重压力,进一步健全“内部互动、横向促动、上下联动”的组织收入工作机制,千方百计地强化管理、挖潜增收,及时、充分地把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税收收入,为政府部门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落实民生工程、应对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
以发展为要务,用好税收政策,助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进一步抵御金融危机冲击,帮助企业平稳“越冬”,淮南市国税局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主动深入煤炭、电力、化工等重点税源企业,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税收难题,主动向市委、市政府献计献策,上报了《我市化工行业税收减收情况的调研报告》等材料,得到了市委杨书记的重要批示:“该报告很有市场意识,专业性较强,在行业管理中有很多借鉴之处”。今年年初,该局审时度势,制定了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62条意见,内容涉及开展增值税转型、支持农林牧渔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节能环保、扶持弱势群体等多个方面,并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广泛向社会进行了宣传,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水”。同时,注重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仅2008年,该局累计办理减免、退税14.6亿元,超过了2003年全市国税收入的总量,为支持企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作出了积极贡献,较好地实现了税收政策的最大效益。
以科技为支撑,优化纳税服务,营造良好税收环境。淮南市国税局牢固树立“尊重纳税人、相信纳税人、还权纳税人、服务纳税人”的理念,坚持走科技强税之路,相继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同城办税、委托邮政部门代售普通发票,成功运行了防伪税控一机多票开票系统、财税库行联网系统等。今年上半年,在全省率先试行了普通发票管理系统,实现了普通发票管理开具的网络化,初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纳税服务新模式。为减少纳税人往返税务机关的次数,该局进一步简化办税程序,简并税务审批事项,为网上纳税人提供了邮寄完税凭证服务,对边远地区个体户实行了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纳税,开通了手机短信温馨提示、节假日预约购票等绿色通道,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新型纳税服务体系。纳税人高兴地说,现在到国税部门办事省钱、省事、省心、省力,就如同驶上高速的“马(上)、自(由)、(顺)达”,酣畅淋漓。
以队伍为保障,提升干部素质,增强服务经济能力。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工作能力、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此,淮南市国税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税收实践,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全员岗位练兵、“法治·勤政·廉洁”主题教育周、税收管理员向纳税人述勤述廉等活动,力求打造一支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政治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系统涌现出一批精业务、懂微机、善查帐的业务精兵和工作骨干,先后5人获得“全省国税系统岗位能手”称号,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90%。良好的作风、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纳税人的满意、社会各界的认可。近年来,该局先后荣获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省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省政务公开示范点”、“2004-2008年度市先进集体”、“市政风建设先进单位”、“创建‘五型’机关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