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实施民生工程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民生工程如纷繁的百花开放在淮河两岸。百姓们更是亲切地把民生工程称之为“民心”工程。
自民生工程实施以来,民生工程项目不断增加,从第一年的12项、第二年的18项、扩大到今年的35项。受益百姓越来越多,全市至今已有220多万城乡人口受益于民生工程。百姓的食、住、行、医、教、文体、就业等等无不被民生工程所关注。百姓的冷暖、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党和政府牵挂的大事。财政投向民生的资金逐年增长,2007年2.4亿元,2008年4.7亿元,今年将要投入6亿元,这三年间累计超过13亿元的财政投入,如同阳光播洒在大地人间。
现阶段,老百姓在民生方面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养老和医疗,而党和政府在民生工程中也正是要下大力气解决这一问题,确保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近年来,通过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农村低收入居民“老有所养”的目标。2008年我市累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58.9万人次,月人均补助42.7元,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财政累计拨付资金3319.14万元。
在群众就医方面,民生工程制定了相关医疗及救助制度,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截至目前,我市城市共救助1108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382万元;农村救助41817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426.8万元。财政拨付资金900.4万元。我市还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更广,受益人群更多。2008年,这两项累计拨付资金1.3亿元,基本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
“保民生”,是当前“三保”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财政以及相关部门都在不遗余力地抓好各类民生项目的实施。截至4月底,全市共到位各项民生工程资金35270.8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3280.20万元,省级资金9190.19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2800.48万元。35项民生工程正在淮南城乡紧锣密鼓地有序展开。
(吴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