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新网工程”初显活流通扩内需作用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新网工程”初显活流通扩内需作用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5/25 0:11:4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政府扶持,多元化投资,加快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今年5月初,高皇供销社龚集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业品商场开业,商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经营家用电器。开业十几天来,吸引了附近3个乡镇的农民,陆续赶来选购家电。农民说,原来只听说“家电下乡”,但进城买家电不方便,现在家电产品送到家门口,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龚集综合服务中心是我市“新网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中央财政投资14万元扶持资金,省财政投资5万元,去年已建成了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当地的几个养殖协会联系客户,把活禽推销到广东、福建等地,年底市场交易额达2000万元。这样农民发展养殖不愁卖难,都夸“新网工程”带来了增收的实惠。

      “新网工程”即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去年市政府出台了工程实施方案,决定在5年内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专项资金,推进全市“新网工程”建设。方案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五大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形成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贯通、配置合理的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全市供销系统抢抓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并吸引社会投资,加快“新网工程”实施进度,已建成3个市级农资配送中心、1个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发展59家村级农资连锁店和10家日用消费品连锁店。一批在建的“新网工程”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力争在今年内开业发挥作用。

      凤台县供销社去年申报的农资配送中心项目,得到省专项资金扶持,目前项目工程建设已完成70%以上,今年建成后可发展乡村农资连锁店60多个。毛集实验区供销社在建的农资配送中心,也是省财政扶持的项目,全部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抓紧完善配套设施。市供销社潘集办事处利用基层供销社的场地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在芦集兴建综合服务中心,沿街18个店面总面积1100平方米,建成后将分别经营农资、工业日用品和收购农副产品。

      各级供销社在实施“新网工程”的过程中,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开放办社,打破地域界限和所有制界限,采取多元化投资,让民营经济融入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由市供销社参股的淮王工贸有限公司,在山王镇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并开发购物、观光旅游、文化社交于一体的休闲中心,以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市场流通和生活消费。曹庵供销社与农民联手,组建水稻、西瓜专业合作社,以收购、营销开拓农村市场,并已建成了农资配送中心,发展了一批村级连锁店。

      “‘新网工程’是一项惠农便民工程,对促进农民增收和扩大内需将发挥重要作用。”据市供销社负责人介绍,今年要按照“新网工程”网点建设与改造标准,加快实施步伐,严格监督管理,让这项惠农工程更加规范,更有利于保障农民利益,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

记者 祁家录)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