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走进千里淮河第一园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走进千里淮河第一园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5/22 0:37:5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毛集实验区淮河风情文化园建设一览

      文化公园的旧址上,记者看到一片片推倒的废墟,宽旷的场地上,工程人员在不停地忙碌着,他们正在刚刚推倒的废墟上用生石灰划线、丈量,认真地做着记录。不日,这里将“三十年河东转河西”,一座集聚着千里淮河古老厚重文化的淮河风情文化园暨千里淮河第一文化旅游地将拔地而起,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淮河风情文化园暨千里淮河第一文化旅游项目由香港创意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参加大会集中签约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投资1.6亿元,规划用地260亩,充分利用原建筑设施、逐步建设新的文化旅游设施。

      淮河风情文化园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记者在淮河风情文化园规划图上看到,园内有淮河民俗商贸街、园内佛教基地景观绿化、2000平方米的文物展厅、3000平方米的碑林展厅和2000平方米的艺术展厅。

      毛集实验区工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该区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政治优势、区位优势、后发优势。2008年7月,毛集实验区作为沿淮行蓄洪区生态脆弱区的唯一代表,围绕“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和新村镇建设”两大实验主题,以“走进毛集、回归自然、享受生态、品味文化”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成为全国13个示范区之一,这也是我省唯一的先进示范区,文化产业在毛集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毛集依托淮河风情博物馆,着力保护、挖掘、开发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淮河风情文化节”品牌节庆,提升形象,以地域文化为主题,构建皖北区域性旅游重点区,显示旅游发展的战略高度,无疑对毛集实验区的旅游业发展是一个重大的促进。目前,毛集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海顿水韵影视天地、加州阳光、白蓝集团等21个项目相继开工在建。

      据毛集实验区旅游局负责人介绍,文化园内的藏品是必不可少的,藏品的来源渠道征集文化产品。汉代画像砖有300余块;古陶瓷有1000余件;各类古代书籍1600余本,主要有宋代以来的元、明、清等朝代的各类书籍;紫金石、紫金画像石300余方,最大的奇石有40吨重;紫金石砚800余方,紫金石大印章200余方,紫金石工艺品1000余方,紫金奇石有800余方,300余吨;中国古砚有600余方;名人字画1500余件,主要有古代名人字画和现代名人字画;古代书法碑林,计划雕刻3000块。已备有各朝代100多位皇帝的手迹资料,还有各朝代名家资料几百件,有王羲之、王宪之、米芾、黄庭坚、苏东坡、唐寅及近代明清等名家书法资料,目前已雕刻好1600余块。全部完工,将展现“中国第一书法碑林”和“淮河第一文化藏馆”英姿。

      目前逐步形成的“千里淮河第一生态湿地”、“天下粮仓”等亮点旅游项目,随着毛集“生态立区、旅游强区”战略的实施,毛集即将迎来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新时期。

(记者 刘银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