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我市“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示范工程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培养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市委、市政府决定自2009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示范工程。日前,全市“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示范工程动员大会召开,动员全市上下掀起一场乡村清洁卫生行动,标志着“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示范工程正式拉开了大幕。
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迫切需要
市农委主任、市“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示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期中介绍说,近年来,虽然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村庄的环境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总体上来看农村脏、乱、差现象还是比较严重,开展“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示范工程迫在眉睫。这次示范工程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净化绿化美化水平为重点,以“六清理三绿化五改一建立”为切入点,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努力塑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农村新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主要任务:开展“六清理三绿化五改一建立”活动
针对农村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等现象,集中开展“六项清理”。即开展清理农户室内卫生,住宅与圈舍分离,牲畜不散养、乱拴;清理房前屋后和道路两侧的乱堆乱放;清理公路边、河塘边、桥涵边以及公共地带的暴露垃圾和牲畜粪便;清理疏浚村庄及其周边的污水沟和排污沟;清理墙体的乱涂画、小广告和不规范的标语口号,增设村规民约等公益广告,整理残旧的围墙院落;清理集镇、村庄的乱搭乱建,规范摊点摆设,整理杂乱杆线。全面开展“三项绿化”。绿化庭园。利用房前屋后“四旁”隙地种花植树,因地制宜发展“四小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苗圃园)。绿化村庄。利用村内村旁空地见缝插绿,因地制宜发展村片林和环村林带,村庄绿化达到绿色小康村标准。绿化道路。乡村公路、连接村庄道路以及河流、渠道、塘坝边做到全面绿化,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大力开展“五改工作”。即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厨。通过“五改”,逐步实现村庄连接公路的干道和村庄内主次干道以及户户通实现硬化,村庄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农民饮用安全水,用清洁能源逐步取代现在农村的柴草灶,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等目标。同时,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制定并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办法,加强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和管理队伍,推广“户集、村收、乡运、县区统一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探索和建立“县(区)政府领导、乡(镇)政府负责、村委会实施、保洁员承包,广大农民普遍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典型,促进农民群众转变传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增强文明意识,共建文明、生态、和谐的新农村。
创新举措:开展市直部门、企业单位结对包联行政村
为确保“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示范工程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成立“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示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要求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实行市直部门和有关企业包联行政村制度,市直部门和有关企业分别包联1个行政村,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有关部门也要分别联系1个行政村。今年已安排60家市直部门、企业单位和51个首批试点村进行结对包联帮扶,帮扶单位要按照“六清理三绿化五改一建立”的有关要求,发挥指导、引导、扶持作用,共同推动这项工作。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