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危机中撑起“保护伞”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危机中撑起“保护伞”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5/13 0:20:4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市质监局出台32条措施服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纪略

      市质监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部署,从自身职能出发,日前,出台9项32条措施,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与企业共渡难关。

      贴近“保增长” 着力帮扶企业转危为机

      据市质监局负责同志介绍,这9项措施分别针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在保增长的四条中,一是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聚区)和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提供市场准入、产业政策咨询,标准查询、计量检定/校准等技术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完善名牌培育、推荐和保护机制,促进名牌产品向支柱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延伸,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淮南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提高我市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建立适应标准化工作社会化特点的运行机制与推进模式。四是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严格执行首错免罚制度。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开辟招商引资服务的“绿色通道”,开展包帮服务和特色服务。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开展上门服务、预约服务、一条龙服务等特色服务,真正把企业要办的事情办好、办实。加大收费清减力度,减轻企业负担。

      贴近“保民生” 着力帮扶企业发展民生经济

      贴近“保民生”,着力帮扶企业发展民生经济的措施有三项,即大力实施计量支撑战略,强力推进民生计量、安全计量和能源计量“三大工程”;开展“质监惠农”活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公共检测体系建设,支持我市经济发展。

      深入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强化煤矿用安全计量器具的监管,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计量支撑,确保煤矿用安全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可靠。深入开展能源计量工作。组织开展《节约能源法》、《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配备与管理通则》的宣传,引导、帮助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深入开展“质监惠农”活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我市特色农副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和保护工作,有效保护地方经济和特色农副产品的知识产权,提升我市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深入开展“走百村、进百户、抽百样”和“农资打假下乡”活动;加强公共检测体系建设,支持我市经济发展。

      加快国家级煤及煤化工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淮南)和安徽省豆制品监督检验中心、安徽省矿用安全仪器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构建全方位、高水平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和打造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贴近“保稳定” 着力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环境

      保稳定是重中之重,该局切实抓好食品和特种设备“两大安全”,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安全促增长。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针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和社会关注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妇幼用品等重点产品加强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及时公布抽查结果,扶优治劣,引导消费,提振消费信心。加强对豆制品行业的管理服务工作,推动传统行业向安全生产阶段发展。认真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为保增长创造条件、保民生奠定基础、保稳定提供支撑。

      在为企业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时,该局不间断深入开展执法打假活动,组织开展农资、建材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围绕家电下乡、燃油税改革等开展相关产品执法检查,进一步强化对学校、医院、宾馆等场所的纤维制品质量监管,努力为扩大内需服务。支持帮助名优企业打假维权,严查大案要案,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名优企业效益增长。充分发挥淮南质监信息网(http://www.hnzjj.gov.cn)和12365投诉举报中心的作用,搭建质监系统与社会沟通的平台,打造灵活、高效、反应迅速的受理网络。

(记者 刘银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