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上窑林场通过与中安科技研究院合作,采用何首乌绿化荒山技术对废弃的采石塘口进行生态修复,为我市荒山绿化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以往我们对废弃的采石塘口进行生态修复,大多采用常春藤、爬墙虎、野蔷薇等藤本植物来绿化,一般每亩首期需要投入绿化资金八千元左右,而且要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取得一定的生态效益,基本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可言。现在我们采用何首乌绿化荒山技术对废弃的采石塘口进行生态修复,每亩山地可栽植何首乌苗2100株,绿化投入只需一千元,同时何首乌栽植三年左右就可以采摘,每株何首乌块根可长到一公斤,按照目前市场价每公斤六元计算,每亩荒山栽植何首乌三年可获益一万余元。”5月7日,在上窑林场一处废弃的采石塘口边,该场负责同志指着塘口周围一簇簇嫩绿的何首乌苗如是向记者说到。
市农委高级农艺师卢苏在采访中向记者介绍说,作为与人参、灵芝、冬虫夏草齐名的中华四大神草之一,何首乌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用和观赏价值,其生长的中心区域在北纬32°至33°之间,淮南正处在这个范围内,是何首乌栽植的最佳地区,加之何首乌具有抗干旱、适应能力强等特性,在废弃的采石塘口等土壤条件较差地区也可以正常生长,因此可以说何首乌是我市荒山绿化的一种理想“武器”。
“何首乌绿化荒山技术既达到了采石塘口的生态修复效果,同时又实现了发展生态农业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淮南中安科技研究院技术负责人王培告诉记者说:“我们与上窑林场合作的上窑何首乌山项目是一个荒山开发利用项目,去年我们在上窑何首乌山栽植了何首乌苗300余亩,10万株,播撒种子200万粒,从现在情况来看,何首乌不仅对废弃采石塘口的生态修复效果比较明显,而且由于该项目采用了中安科技研究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次性种植连续采收等先进技术,从明年起我们就可以采收何首乌了,也就是说明年我们就可以有一定的荒山开发利用收益了。”
“我市规范开山采石管理后,如何对废弃的采石塘口进行生态修复,一直是我们林业部门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上窑林场与中安科技研究院合作,通过何首乌种植使采石塘口的生态得到了修复,荒山得到了绿化,市民得到了生态效益,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获得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这是我市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市林业局有关负责同志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淮南作为资源型城市,生态总量较小,生态环境较差,市林业局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主动与社会各界联系,争取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不断开创我市林业部门与企业在林业建设上的双赢局面。”
(记者 苏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