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如何让毕业生顺利就业
校园招聘会天天有;毕业生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婆家”;更为新鲜的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就已被用人单位预订——这些都是就业寒冬中发生在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新鲜事。安工贸的毕业生为何“抢手”?因为他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学生“下海就能游泳”
理论知识丰富,实战能力不强,是大学毕业生的通病。作为职业技术院校,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从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着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把专业课堂搬到生产一线,“工学结合”,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实施教学方案,现场教学,开展“对接式”培养;二是先工后学,让学生先到专业岗位上实习3个月,而后再学习理论知识,“工学交替”。2008年,学院与东莞“东聚”、深圳“富士康”两家企业合作开展了“工学交替”实践活动,07级应用电子等4个工科专业的500余名学生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岗位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校企共同组成考评组对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进行了考评,“东聚”的优秀率超50%,“富士康”的优秀率达67%,两家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满意率超98%,纷纷向这批学生伸出了“橄榄枝”。“东聚”还向学校赠送了印有“桃李满天下”的金色匾牌,并拨出万元专款,和学校共同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对9名特优学生进行了表彰。“开展‘工学交替’活动,能让学生提前学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了解到专业岗位对职业能力和职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从而明确努力方向,正确定位自己;同时密切了校企关系,为学生就业架起了一道金桥。”院就业办主任尹良成说。
顶岗实习 为就业搭建“软梯”
顶岗实习,是该院“2+1”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2+1”即是前两年(学制三年)在校学习专业课,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据院党委副书记姜之勇介绍,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是与就业有机结合的,学生实习期间有工资,享受与公司员工同样的福利待遇,毕业时可进行双向选择。
2008年5月,该院计算机应用等4个专业46名学生被安排到广东惠州港资天宝国际电子公司参加顶岗实习。当年11月,学校赴企业开展走访活动时发现,除个别人员流动外,其余全部被提拔到了技术和管理岗位,有的还当上了部门主任。参加顶岗实习,现已担任制造部班长的聂林说,顶岗实习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平台,重要的是自身能力得到了提升,就业时也就多了一份筹码。
良好口碑 赢得就业主动权
4月20日下午,记者在无锡标榜化妆品有限公司招聘会现场,见到了陪同公司领导回母校招聘的06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赵薇薇。赵薇薇说,她是去年的这个时候应聘到无锡标榜化妆品有限公司的,顶岗实习快一年了。虽说是顶岗实习,但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还未真正走出校门的她已坐上了公司无锡地区销售经理的位子。谈及成功的“秘诀”,她说最好的方法就是“脚踏实地”。饮水思源。事业小成的赵薇薇没有忘记母校,今年她陪同公司领导回到母校,希望多招聘一些“师弟师妹”。“万丈高楼平地起。安工贸学生素质好,吃苦耐劳,最重要的是能从基层做起,这是销售行业最需要的。”来校招聘的标榜公司全国销售总监刘增振说。“工贸学生实践能力强。”徽商银行淮南市分行人事部部长方辉说。近三年,该行已连续招聘工贸学生30多人。学生良好的素质,扎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众多顶岗实习单位的好评,也为学校“赢”来了更多的“回头客”和“新顾客”。目前,该校已与省内外70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就业关系。为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该校每年定期开展走访活动,了解学生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和需求,进而优化专业设置,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创新先行,口碑为媒,让安工贸迎来了就业的新春天。从2005年起,该校连续三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年初又被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授予“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
(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