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消防支队双拥工作二、三事
近年来,随着淮南经济的迅猛发展,驻守在百里煤城的消防官兵们,时刻牢记使命,恪尽职守,为加速淮南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赞誉。对此,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群众处处关心爱护着这支特殊的执法部队,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唱响了一曲曲新时期“军爱民、民拥军”的双拥之歌。
一封迟来的感谢信
2007年8月8日下午,淮南市田家庵区公园街道的台德琴女士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武警淮南市消防支队政治处,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送到了田家庵中队中队长陈岙阁手中,以表达对中队官兵在2007年7月9日在田家庵区姚家湾十二小附近内涝造成的抗洪救灾中,成功营救出被困8名老人、妇女和孩子的感激之情。
2007年7月9日,由于持续的暴雨导致下水管道排水不及使淮南市姚家湾十二小附近居民区围困于一片汪洋之中,直接威胁着居民区内居民的生命安全。情急之下,当日早晨6时30分左右居民向市消防支队请求援助。
支队田家庵中队接到支队指挥中心出动命令后,迅速出动一部消防车7名指战员来到现场。全体参战官兵在指挥员的带领下,克服救援时间长、被营救人员多等困难,成功营救出被困老人、妇女和孩子共计8人,疏散群众20余人,抢救人民财产数万元,并受到了公安部、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台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虽然时间过去了一个月了,但是我仍然忘不了官兵们在救援中所表现出来的出警神速、舍生忘死、英勇无畏和众志成城。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消防官兵那种奉献、忘我工作、不怕吃苦和连续作战精神,以及训练有素的过硬业务素质。我来就是为了代表街道向中队官兵们表达一下我们的感谢之情,就是再晚我也会来”。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得解决
在淮南,群众有了大事小情的,都忘不了拨打“119”。例如,有的群众钥匙忘到家里了,有的小孩被反锁在家中,有的水气阀门忘关闭了,支队都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现场。
2006年春节,家住潘集区蓝天小区的王先生正和爱人在外面贴春联,突然一阵风从对面的窗户吹来将房门锁住。王先生一摸口袋:糟了,钥匙忘到家里了,进不了门,才两个月大的儿子还在卧室,并且厨房里还烧着热水。王先生首先想到找人开锁,但找人开锁半个小时也没打开,心急如焚的王先生大汗淋漓,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110,可是110来了没有办法。王先生心情更急,两个月大的儿子哇哇大哭更让王先生夫妇伤心。110民警说:我们不行,可以找119试试。
潘集区消防中队接到求助电话后,中队值班干部立即带领5名战士赶赴现场,通过一番观察,中队指挥员命令两名战士从房顶,利用软梯爬到五楼打开窗户进入房间取出钥匙,整个过程用了约5分钟。当完成了救助工作后,满头大汗、心急如焚的王先生连声说谢谢。激动地说“没想到,消防官兵还帮老百姓取钥匙?”
杨宏伟是潘集区一位个体经营户,2006年他第一次从事餐饮业,对办理消防手续一无所知。消防执法干部在日常检查时,发现该饭店未经消防审核擅自进行室内装修,按照法律规定其必须办理《建筑工程消防审核意见书》和《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仅这两个意见书办下来就需要近一个月,而停止施工又会给业主带来较大损失。得知这一情况后,支队消防监督干部主动靠前服务,按照“大项工程高标准,一般工程严要求,小项工程快速办”的原则,首先让其办理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手续,随后从受理到拿到《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老杨只到过消防窗口两次,仅用了5个工作日就把整个手续办齐了。
此外,支队在监督执法过程中,克服被整改单位隐患时间跨度长,整改难度大等困难,积极为隐患单位寻找整改对策,先后成功解决了东方医院重大火灾隐患、益益乳业生产车间技改工程等6个长期困扰单位的隐患难题,赢得了在淮企业单位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在2008年安徽德邦化工有限公司10项技术改造工程中,面对企业因自身无力解决消防技术难题,即将面临停产整改的困境,支队防火监督干部靠前服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和被整改单位人员放弃周末休息时间现场办公,与厂方技术专家共同研究,圆满解决了该项技改工程中遇到的所有消防技术难题,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抢险救灾显真情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每当驻地发生火灾、洪水等灾害时,每当驻地有重大消防安全保卫任务时,支队官兵总是迅速出动,冲锋在前,及时抢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
面对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全警动员,全线出动,积极铲雪除冰,全力救助被困群众,期间全市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20余台(次),出动官兵200余人次,救灾1次,抢救遇险群众5人,组织扫雪21次,清扫路面20余公里,为受灾群众送水200余吨,抢救财产价值100多万元,为成功抗击冰雪灾害作出了突出贡献。面对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坚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按照总队命令,支队15名官兵在第一时间驰援灾区,不畏艰险,连续奋战,全力展开生命救援,先后转战5个救援现场,连续奋战了8天,积极搜救遇难群众,抢救财产价值20余万元,为灾区运送物资70多吨,捐款共计13万多元,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面对繁重艰苦的奥运消防安保任务,始终将之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在奥运火炬传递、奥运会举办期间,共组成检查组161个,检查单位3919家次,发现火灾隐患1061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972处,督促整改重大火灾隐患13处,责令停产停业79家,查封隐患单位3家,行政拘留14人,罚款27.86万元。同时,出动200名官兵和10余台消防车,在宾馆驻地和沿途5个执勤点和起跑仪式现场开展执勤保卫任务,组成了150人的应急救援分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圆满完成了奥运消防安保任务,为奥运火炬传递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支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淮南市传递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爱悠悠,情深深,支队的官兵们用一腔热血加深了与驻地群众的鱼水之情,也换来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信赖。三年来,驻地各界代表3000余人前往支队进行走访慰问,举办各种座谈、联欢会35场次。支队也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单位,文明标兵单位,支队团委被评为“共青绿色长廊”营建先进单位,所有中队均被团市委命名为“青年文明号”,3个基层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市园林式单位,17名战士被评为“青年志愿者行动先进个人”。
(记者)